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0

2018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5 1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候鸟经济 的特征, 不断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迁徙。日韩等国的经验显示,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国际转移发生在人均GDP1 万美元左右的阶段。我国沿海地区人均GDP 早已超过1 万美元,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现象逐渐增多。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和实施国际化战略都将进入新的阶段。然而, 我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不同产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也有所不同。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 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来制定企业国际化战略有借鉴意义。
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概况及特点
近年来, 受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我国沿海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走出去 趋势, 一部分转向国内中西部地区, 另一部分则向海外转移。虽然大规模走出去 的现象尚未发生, 但趋势已经形成。从发展阶段看, 20052010 年为试探期, 20102020 年为初期阶段, 2020 年以后将进入大规模走出去 阶段。
从国内转移来看, 受有效劳动力东移、与东部地区工资水平差距日益减少、转移到内地的产业在未来5 ~ 10 年内将面临二次转移等问题, 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空间较小。从海外走出去 来看, 目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的已有上千家, 在孟加拉国也有上百家。其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 还没有出现整体产业链走出去 的现象。走出去 多集中于加工环节, 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将60% ~ 70% 的加工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但很少出现关闭本地生产全部搬迁到海外的情形。从产业链看, 国内一些企业采取中国研发、东南亚生产 的发展战略, 即把企业总部和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品牌开发、运营管理等高价值环节留在国内, 同时将简单加工和制造环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其二, 跨国公司订单转移现象增多。主要是一些跨国公司的订单转移, 不再将订单发我国沿海地区, 例如, 耐克公司和阿迪达斯公司把原发往我国的订单全部转移到越南。调查显示, 浙江省义乌市50 家重点联系企业中, 有1/3 遇到订单转移情况, 其中14% 的订单转移到东南亚, 转移订单占企业总订单的1% ~10%。
其三, 国内大企业带动国内小企业以及国内配套产业抱团走出去。例如, 中国的服装企业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兴建工业园区并成功地吸引了一些国内企业入驻园区。
其四, 外资企业带动其他国内企业聚集型走出去。其中以日本企业走出去 的最多, 并在越南形成制鞋基地, 孟加拉国形成制衣基地, 柬埔寨则为纺织基地。
二、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整体而言,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率不高, 这其中既有东道国的因素, 也有国内企业本身的问题。
从东道国来看, 不具有完整的区位优势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而较低的对外投资成功率又打压了行业的对外投资发展。东南亚和非洲等东道国在承接我国产业转移中也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和不利条件,导致其无法大规模承接我国集群式产业转移。一是缺乏熟练工人, 劳动生产率低。东南亚国家多是农业国家, 虽然人口众多, 但工业人口较少, 大多数人缺乏必要工业化培训, 导致劳动生产率较低, 大概为我国的70% 左右。以柬埔寨为例,工人劳动生产率仅仅是我国的30%。二是硬件和软件等投资条件差。从硬件条件看, 东南亚、非洲等国家普遍交通设施落后, 如柬埔寨经常性电力不足。从软件条件看, 存在政府服务意识不强、政策不稳定、隐性交易成本高等问题。调查显示, 柬埔寨政府部门存在贪腐现象, 政府部门效率不高,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也缺乏争端解决机构和部门。三是产业配套能力差。例如, 越南缺乏服装产业发展所需原材料和辅料, 仅能满足不到10%等要求, 柬埔寨服装加工所需等布料全部要从国外进口等。
从我国企业看, 一是国际化人才匮乏。企业走出去需要懂国际市场又熟悉相关国家语言、文化的国际人才, 而我国国际化人才普遍短缺, 流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更是有限, 据调查, 江苏不少实力企业有心走出去, 却苦于缺乏人才支撑,不敢迈出步子。二是融资困难。在谈到走出去时, 不少在海外投资的企业都遇到了共同的问题, 就是融资瓶颈, 前期投资急需国家相应扶持。对于新项目开工建设, 企业需要较多前期市场开发费用, 而国内企业大多流动资金不足, 需要贷款, 但国内向银行贷款操作难度大。三是对外投资经验不足。我国的制造业跨国经营存在不少问题,尽管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惊人, 但与吸引外商投资相比,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海外建厂和开展跨国并购的时间还很短, 绝大部分属于初始阶段。尤其对于起步晚、经验少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 如何海外经营是最大的问题。
三、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看企业国际化战略
全球生产网络是由一条或多条复杂的价值链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它包括研究开发网络、生产制造网络、供应链网络、销售和服务网络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在这种格局下, 国与国的竞争实质上是生产网络的竞争, 传统的企业间个体竞争逐渐被企业网络联合体之间的群体竞争所取代, 各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产业层面, 而是体现在价值链的一个或数个环节上, 各国的地位也是由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对全球生产网络的微观分析框架可以从价值和嵌入两个视角展开。
(一) 企业价值视角
1?? 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价值目标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出口量在全球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总产量为世界首位且保持稳定增长。然而产品整体质量不高, 多以中低档为主, 缺少高档产品, 而且行业结构不合理, 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 品牌缺少国际竞争力。虽然也在努力进行产业升级, 但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的培养、品牌价值的塑造、附加值的提升, 还是向产业链上游的转移, 都非一日之功。在此背景下, 要实现企业的价值目标, 维持足够的竞争力, 需要将重点继续放到降低成本上。然而近年来, 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甚至出现大面积招工难问题, 预示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出于内在和外在的压力, 以及企业对于价值目标的追求, 走出去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长久生存的主动选择。
2?? 以价值目标为导向的区位选择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大量成熟的、标准化的适用技术, 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 符合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小规模、低成本的需要, 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仅容易找到立足点, 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相对优势, 同时也是我国企业转型升级, 进行梯度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处。
东盟地区正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资源相对丰富, 成本要素相对较低,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在政策方面, 为吸引资本很多国家实行优惠税率和零关税, 东盟国家可以部分避免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享受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在市场方面, 东盟十国坐拥6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随着东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区, 所能辐射的市场将更加广阔。尤其是, 中国与东盟之间正在谈判自贸区的升级版,这将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国家提供更多的战略性机遇。
非洲大陆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市场空间巨大。首先, 非洲人口10 亿, 8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孟加拉、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塞内加尔等国劳动力价格非常低廉, 数据显示, 孟加拉人均工资每月50 ~ 80 美金, 是我国温州的1/3, 还有许多国家工资水平仅为中国的1/10, 10 年内上涨可能性小, 幅度也小, 符合劳动密集型企业低成本的价值目标。其次, 非洲国家政治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金融危机以后, 经济正呈现恢复性增长, 急需境外投资以改善民生, 而且与中国合作意向很高。当然, 基础设施落后、制度环境不够友好仍然是制约企业投资当地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中国持续建设的投资项目, 以及世界银行的援助和引导, 这些问题都在逐步缓解。未来, 非洲或将成为继中国之后的下一个世界加工厂。
3?? 全球战略
我国企业走出去形式多样, 优势行业企业体量大、资金雄厚、有一定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往往以产能合作、境外建厂和海外并购的方式布局全球。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是由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构成, 规模小、资金有限、国际化人才短缺, 在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单打独斗的勇气和抗风险的能力, 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方式, 抱团取暖,通过建立境外企业产业园, 开发海外营销渠道等嵌入全球价值链, 逐步布局海外。而且近几年,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推动和行动上的支持。早在2008 年商务部就提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概念并逐步推广; 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地江浙地区, 也已开拓出一条由政府带队企业参团, 前往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等国进行谈判, 建立工业园区的走出去新思路。
(二) 企业嵌入视角
嵌入 的主体是企业, 客体是地方。嵌入 与本土化 的区别在于, 前者强调植根地方, 后者则强调要适应水土; 前者强调和地方的融合, 后者偏重跨国企业的单方面适应;植根 要求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语言等多个层面融入, 适应 则主要指经济技术层面。从具体的嵌入方式看, 主要有经济嵌入、技术嵌入、社会嵌入和文化嵌入。
1?? 经济嵌入
经济嵌入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持续投资, 并与当地产业对接,与当地企业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关联性等。主要表现为雇用当地工人,租用土地, 从上游采购到下游销售都达到本土化程度。中资企业走出去在东道国投资、建厂, 不仅是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工作岗位, 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土地租让和税收的财政收入, 而且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带动了整个产业上下游的市场活力。
其一, 帮助改善当地公共设施。企业往往会在企业周边建造方便企业员工或当地民众的公共基础设施, 如铺设道路, 修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医院等,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 还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其二, 为当地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 而提高了就业率, 帮助当地脱贫致富, 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大的提升。其三, 现代化思想深入人心。正如当年跨国企业进驻中国一样, 中国企业的进驻使得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告别了农田走向了现代化的工厂。在调查中, 很多企业反映, 通过一点一点向当地人灌输现代意识, 最后逐渐接受了按月发工资的习惯, 工资也存起来用于改善家庭生活。
经济嵌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企业本土化的要求很高。跨国企业不仅要在经营上做到高度的本土化, 而且在中高层人才聘用上也要不拘一格选用本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 技术嵌入
技术嵌入的最大影响是技术溢出效应, 即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伴随着技术转移。中资企业给东道国带来了先进技术, 这种技术转移行为会对当地会带来正的外部经济, 即技术溢出, 这种溢出会增加各方的福利水平。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 技术嵌入主要是通过员工培训来实现的。比如, 西港特区联合无锡商院为区内员工提供技能、语言方面的专门培训。柬埔寨服装企业中的工人80% 为没有受到教育的乡村妇女, 而且没有什么技能, 他们的工作效率往往只有国内员工的50%。通过培训改进了当地的人力资源水平, 这在制衣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又比如, 华坚在埃塞俄比亚招了80 多个工人到中国国内培训3 个月, 其中6 个人在培训结束后继续留在国内, 一年以后他们中文讲得很好, 回去就变成管理人员, 工资2000 多元人民币。这在中国国内就是一般工人的工资, 但在当地是高工资。
3?? 社会嵌入
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进入东道国后, 做了很多有益于当地社会的事, 比如创办学校、建设道路、改善生活环境等, 也很努力地融入当地社会。但在社会嵌入种仍存在与政府打交道, 回馈当地社会的意识不足, 忽视了雇员、周边社区的感受, 导致关系紧张。其结果是, 当地人对中国的偏见越来越多, 怀疑中国人到当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 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企业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网络, 也不利于维护我国的大国形象。特别是,轻视与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社区的沟通, 导致其对中国企业众多的消极看法。很多当地社会团体认为中国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而缺乏公益心和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的进入会严重影响本国的环境, 对社会也缺乏积极正面的贡献。在柬埔寨的中国公司对此深感痛心, 这些组织和团体的言论往往夸大其词, 对中国企业在柬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阻力。
4?? 文化嵌入
一方面遵循当地文化传统, 不排除, 不冲突, 逐渐融入其中。以中资企业在柬埔寨建立西港特区为例。柬埔寨95%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 企业管理者要给予他们极大的尊重; 柬埔寨人认为左手污浊, 所以要避免在当地人面前使用左手,否则将被视为无礼; 在柬埔寨人眼中, 头部神圣而不可侵犯, 因此切忌碰触, 包括儿童。同时, 也要尊重当地的政治信仰。例如, 2012 年10 月, 一名中国工厂女性主管人员因不满员工上班时间拿出西哈努克国王画像进行悼念, 从一位工人手里抢下画像并撕毁, 从而引发1000 多名当地工人的游行抗议。另一方面, 也要保持本国的文化特点, 传播本国文化。西港特区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学习中文, 以便在中资企业获得工作机会。与中文息息相关的岗位都很热门,如导游、中文翻译、中文服务员、面向中国的招商人员等。这些都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四、政策建议
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研究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对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未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战略应积极构建全球生产网络。
其一, 有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走出去。一是借鉴美国、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 推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美国的经验是, 把加工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 把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分销环节留在国内。跨国公司基本上不再自己生产产品, 而是主要负责协调供应商, 开发产品品种, 通过产品目录和全球生产网络扩大直销市场。二是合理规划并有序实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对于我国来说, 要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机和节奏。产业空心化往往伴随着产业升级出现异化, 所以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节奏及协调性如果掌握不好, 很可能会加快产业空心化的速度和程度。三是一定要把价值链的核心价值环节留住国内, 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也是中国继续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必然选择。
其二, 推动企业对外投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以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为平台, 努力在海外导致华人企业为核心的全球生产网络。引导企业商会、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共同走出去, 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 把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成为海外华人企业产业集群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全球服务网络, 加快商贸和物流企业走出去, 与生产制造企业共同打造全球生产网络。鼓励教育科研机构 走出去, 在人才培养、科研和人力资源培训方面提供助力。二是为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与东道国有关的文化、法律、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行情以及竞争对手的尽可能准确的情报及相应的参考性意见。三是制定规章制度引导和规范海外投资企业行为, 提高中国企业的当地认同度。制定监管措施和奖惩机制, 促进海外投资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深度嵌入 到本土中去。激励企业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管理守则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引导海外投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与东道国互利共赢。四是转变宣传策略, 在援外工作中增加中国员工培训计划。从重视宣传在当地修建基础设施、为当地政府带来政绩, 转向宣传我国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活动和社区支持计划, 改善普通百姓对我国企业的直观感受。
其三, 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必须要有主导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支持。总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经验, 都离不开雄厚的资本和背后金融机构的支持。尤其日本企业跨国投资的成功无不得益于背后财团和银行的影响。上文已经提及, 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 自身可抵押资本实力较弱, 信用等级偏低, 银行贷款不易, 又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筹集资金, 使得融资难成为了走出去的绊脚石。这就要求政府学习日本经验, 针对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扩展融资渠道, 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其四, 企业走出去 战略的目标定位于构建自主的全球生产网络。首先, 以构建自主全球销售网络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点。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 构建全球销售网络是其自主全球生产网络的核心部分, 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路径: 通过战略联盟来借助国外企业已有的销售网络和渠道、通过并购国外分销商或品牌的方式来拓宽销售渠道、利用海外华人资源自建海外营销渠道。其次, 企业要根据当地的区域和产业政策, 制定与之匹配的本地嵌入战略和嵌入路径。要吸收一些跨国公司忽视社会责任管理导致社会合法性基础岌岌可危的教训, 不仅要在经济和技术层面发挥领导和整合整个产业链的责任, 还要在社会层面带头促进全面社会责任, 如注重节能减排、尊重人权、保护环境等。企业要更加重视在技术、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嵌入, 如充分利用当地技术人才, 雇用了解当地状况的管理人员, 与当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更多关注当地环境、教育、人道援助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中国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相互认同。企业还要更加重视公关工作, 善于与当地民众、社区、公益组织、宗教团体和相关利益方打交道。最后, 企业要提高本土化水平, 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就是一个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将来自不同国家等经济主体纳入主生产体系的过程, 而这反过来也是跨国公司融入东道国的过程, 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对跨国公司来说, 东道国网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网络, 跨国公司最为重要的关系有80% 来自东道国网络。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会资本、企业能力与企业国际化绩效: CEO 特征的调节机制(项目号: 14YJA63002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下我国外贸增速下滑问题研究 (项目号: 16BJY12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