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5|回复: 0

2018关于硅提高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生理综述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7: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水稻稻瘟病;硅;抗病机制
  【论文摘要】:水稻稻瘟病已经渐渐成为影响水稻产收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也是限制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文章从硅提高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生理机制进行综述。对降低农产品农残留、发展可持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研究背景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病、叩头瘟,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grisea(Cook)Sacc.]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广泛分布于水稻栽培的国家和地区,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也是限制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分布遍及世界各产稻区。中国南自海南岛,西起新疆、西藏,东至,凡有水稻栽培的地方都有发生,稻瘟病年发生面积平均在380万hm2以上,稻谷年损失数亿公斤。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达40%~50%,局部的可致颗粒无收。而现代农业日益依赖于品种大量单一化种植,使遗传多样性遭受损失,加重了病害流行的潜在威胁。
  防治稻瘟病主要措施是化学防治和培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既增加了又因为长期使用农药,使病原物的抗药性日趋严重,农药用量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导致稻米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危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造成了土壤墒情下降和污染,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环境安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培育抗病品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复杂性和高度变异,一个抗病品种育成后往往推广3-5 年就因为产生新的优势小种而丧失抗性,特别是含有单个主效抗病基因的品种更是如此。由于目前对抗性基因的运作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要培育出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的抗病品种还非常困难。因此,寻求新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或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对于硅抗稻瘟病的机制还不很清楚,近15 年来,对硅增强作物抗病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国际上植物营养生理、逆境营养生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植物营养学与植物病两大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课题。研究硅抗稻瘟病的生理生化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于拓展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加强边缘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如能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硅对植物的必需性,则对于植物营养学、植物科学和整个生物学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推动作用。硅的抗病机制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关注。比如,2005 年 美国密西根大学植物病理系Hammerschmidt 教授在植物病理学经典刊物 "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发表了题为" Silicon and plant defense: the evidence continues to mount"的编者按,该文综述了硅与植物抗病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认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水平上揭示硅的抗病机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本研究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中如何施用硅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能力,少用或不用农药以提高人类食物安全性、降低农药在食物链和环境中的残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成果可以开拓硅肥利用的新途径,有利于帮助制定病害综合防治的措施和环境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1926 年美国加州大学Sommer S. L.率先提出硅是水稻良好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之后,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证明其为植物必需元素的工作。但由于硅无处不在,很难创造植物生长的无硅环境,因此迄今为止人们尚无法证明硅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直接的证据证明硅是植物体内必需成分或代谢产物分子的一部分。但是,硅显著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已是不争的事实。进入1990 年代,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Epstein E.教授曾两度撰文强调了硅在植物生物学尤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营养液配方中遗漏硅这一元素是不正常的。根据Epstein and Bloom (2003)的必需营养元素的最新定义,硅属于必需营养元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