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2|回复: 0

2018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探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7: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 业 障碍
  [论文摘要] 西北五省旅游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首先分析了五省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因素,并探讨了如何克服障碍,促进西北五省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的全面发展。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旅游资源大国,而西北又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宝库。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北五省区面积共三百一十点七六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近三分之一;共八千九百零二点五八万人,占全国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七。在这块地广人稀的沃土上,拥有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五省区六大类型旅游资源齐备。在68种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中,拥有率超过90% 。不仅拥有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类型资源,而且还有古迹、消闲求知健身和民俗风情类型资源。 陕西省13个王朝在此建都,79个帝王在这里执政,历时长达1100多年,留下了数不尽的古代遗迹和文物珍宝,已发现有七十二座帝王陵,现有各类文物点三万五千七百五十处、博物馆七十四座,馆藏各类文物五十六万件(组),其极为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遗存,被誉为天然的博物馆,其中秦始皇兵马俑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地处黄河上游,同样是中华和华夏发祥地之一的甘肃省,以石窟、寺庙、长城、祁连雪景、黄河奇观和草原牧场等构成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其境内的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嘉峪关城楼、出土的铜奔马,均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边塞风光与水乡景色交相辉映,丝绸古道、西夏文化、回族风情、历史名城融为一体,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以及独具特色的回族风情。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湖光、山色、雪景、林海、草原风光、江河源头、民俗风情、宗教文化,一应俱全,包括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的塔尔寺,为中国最大的咸水内陆湖青海湖。此外还有孟达山、柴达木、马厂塬遗址、西海郡古城遗址等
  古称西域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四十七个民族,多民族的特点令其拥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令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同时具有雪山、草原、沙漠、盆地、河谷等自然景观。新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著名的旅游点楼兰古城,高昌古城,交河古城,旅游景区468处,开发了包括天池,咯纳斯,葡萄沟,南山等一披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产品。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北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该地区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北地区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具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一、障碍因素的具体体现
  1.观念滞后
  在经济背景下,实现西北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西北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西北旅游业目前高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北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西北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北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体制问题
  西北地区旅游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旅行社与旅游部门、或政府有关部门的脱钩工作远没有彻底解决,旅游企业走向市场的过程还没有完成。在西北地区,在旅游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仍大量发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