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回复: 0

2018浅论利用特殊资源 发展特色经济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7: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非物质遗产;价值;特色经济
  论文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认识其特点,寻找其转换机制和转换形式,拓展文化资源的内容,增加文化资产的实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服务。
  
  当前,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热门话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对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存在许多的价值,如:文化价值、价值、价值等等。其中,对于其经济价值的认识和研究,对于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认识其特点,寻找其转换机制和转换形式,拓展文化资源的内容,增加文化资产的实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服务。
  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在漫长的五千年文明史中,56个民族创立和传承了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有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雕塑、绘画、剪纸、杂技、戏曲、等艺术创作,有源远流长、独具一格的、厨艺、酿酒、制陶等特殊技艺,有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民俗、民风、节庆、礼仪、游戏等固定仪式等等,这些都是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资源。作为以文化价值为核心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贮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如何更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经济价值进行研究、挖掘、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挑战,中国人家喻户的“花木兰”故事被美国人改编成向全世界(包括中国)发行,获取经济利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高度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提升到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的高度,对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挖掘,认真研究和分析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转化机制、转化方式,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范围,为中华民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未来的文化经济竞争取得资本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特点中,其区域性是最重要的一点。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UESCO)第三十二次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26日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在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重新做出了“中国式”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两个定义都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群体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在不同的区域内,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传承方式不同,导致了其差异性,显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如中国的民族歌舞,由于民族和地域的不同,就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新疆的歌舞热烈奔放,内蒙的歌舞辽阔雄浑,西藏的歌舞高远空灵,东北的歌舞轻盈飘逸,西北的歌舞苍凉凝重,江南的歌舞清新典雅,等等。正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民族性和区域性,使之在从文化资源转向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换下过程中也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
  具体讲,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影响过程分为三个区域:原发区、影响区、消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展现也会根据区域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在原发区表现得最充分,影响区区次之,消失区更次。我们以一些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说明。如属于技艺的重庆火锅,是源于川江流域(即现重庆市所辖长江流域,因重庆市在成为直辖市以前属四川省管辖,故称川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