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重庆市工业布局调整及工业园区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242
|
回复:
0
2018重庆市工业布局调整及工业园区研究
[复制链接]
5390415
5390415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6: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重庆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西部地区最大的业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的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老基地和国防工业战略要地之一,其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重庆工业空间布局及工业园区的研究,提出调整方案与建议,其目的在于增进重庆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和加快重庆经济的良性发展,壮大重庆经济实力。;
一、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近代工业萌芽于19世纪末,抗日战争时期,是重庆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1949年重庆解放后,工业布局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首先,在经济恢复时期政府集中精力迅速恢复了一批已经和濒于倒闭或破产的企业,改组合并了一些小厂,还先后在小龙坎、化龙桥、石坪桥、双碑和井口地区新建了一批和化工企业。与此同时,恢复了内河和公路运输,修建了成渝铁路和三万铁路(三江至万盛),为改善重庆生产力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建设,重庆形成了一批工艺技术设备先进的现代工业基地(南线国防工业基地、大足重型汽车基地、北碚仪表工业基地、西彭铝业基地等);通过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建成区内老国有工业基础的改扩建(重点改扩建了重钢、特钢),在原料、配件等方面,基本满足了新基地工业配套的需要;通过各个时期对相关企业集聚,提高我市工业城镇和工业片区的集聚效益(土湾地区和弹子石的纺织染整成龙配套,形成了纺织工业的综合能力。)从1983年机械工业和科研单位向城区集结,重庆的工业生产能力配置和布局进一步合理,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1985年,除万、涪、黔外,原重庆拥有各类工业企业727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9.37亿元,比1949年增长42倍多。全市工业用地188.67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市幅员面积23113.95平方公里的0.82%。
重庆直辖市由原重庆市和四川省辖的万县、涪陵、黔江三个地级区市构成。因受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丘陵、山地长江、嘉陵江、乌江的分割地貌影响,其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仍具有直辖市成立前留下的按区划和地形地貌分治布局的特征,即除以涪陵、万州、黔江三个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中心分别布局了一部分工业企业外,多数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在特大中心城市的主城区、郊区和沿成渝、川黔、襄渝铁路及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而分布,使重庆工业企业形成了分片布点、有机展开、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仅原重庆市而言,即由15个工业片区、郊区的6个卫星城、10个工业小城镇和30多个工业点及遍布城乡的区县工业、乡镇企业所组成。鉴于重庆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所占比重近70%,是我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少数省市之一。
重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两大国家级开发区,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对外开放的窗口,是重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基地和依托,已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98年,高新区各综合经济指标高速增长,技工贸收入增至111亿元,工业总产值85亿元,利税总额11.7亿元,比1991年分别增长87.4倍、75.9倍和68.8倍,工业总产值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市的8.0%和5.3%。近几年,按照国家批准的以渝北区为主的北部新城开发步伐加快,依托两区一城,并在区域内外利用“两区一城”的体制、科技、人才和政策优势,布局和发展一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及工业(科技)园区,市级有关部门的区县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及实施之中,这对调整和优化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依托“两区一城”而兴的工业(科技)园区在主城区内已有10多个;远离“两区一城”的远郊区(市)县即分布在原永川、涪陵、黔江、万州地区的在建和拟建的工业(科技)园区有20多个。这些工业(科技)园区内拟发展和布局和分行业门类广泛,普遍涉及信息、生物工程、生态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新、机械加工、汽车、摩托车及配件、食品加工与制造、仪器仪表、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开发及冶炼、皮革加工及制鞋、纺织及服装加工、非金属矿开发及材料、房地产及综合开发、、产品制造及旅游资源开发、商贸流通和运输业,等等。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方面。
1.抗战内迁企业的不合理布局,给重庆工业布局调整和改革发展增加了难度。
由于抗战急需等原因,绝大部分内迁工厂在对重庆地区的、气候、资源、等都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既无勘测又无规划,漫无系统,仓促兴建,工厂区和居民区犬牙交错,布局极不合理。生产分布也很不均衡,产地与原料、燃料、消费等严重脱节。许多工厂畸形集中于旧城区四周的南岸、江北、大渡口等地。当时,在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内,集中了全市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企业,所属各县及郊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市95%,其工业总产值还不到20%。纺织工业的原料95%需要从省外甚至要从国外购进。这些企业在解放后经改扩建,成为重庆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曾为国家和重庆发展做过重大贡献的企业,许多已面临困境,步履维艰,有的已经和即将破产或关闭。战时布局遗留的这些问题,在内迁企业基本上都变为老字号国有企业的今天,既给重庆工业布局调整增加了难度,也严重制约了重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工业经济效益的发挥。
2、重化工业集中在主城区过多,“三废”治理难度很大
据统计,城区内有392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分布于长江的茄子溪至朝天门和嘉陵江的井口至朝天门的沿江两岸,成年累月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影响城区生态环境。以大气被污染造成的危害为例,在对渝中区两路口的大气污染采样分析表明,二氧化硫的年日均值浓度达0.52克/立方米,重庆成为了全国降酸雨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又由于集中在城区的390多家污染型企业排放出的废水和废渣,导致长江、嘉陵江城区段江水中的废水及污染物负荷量高出其它江段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给“三废”治理和保护水源带来了很大困难。
重化工业在主城区集中过多,已严重影响了我市城市环境质量。1995年以来,主城区空气环境污染均居全球十大重污染城市之列;1998年,重庆市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居倒数第三位。
3、“三线”企业高度分散,给专业化配套协作和规模化经营造成困难
在1964-1976年间,仅原重庆市就有80多家工厂布局在缙云山、云雾山、巴岳山、箕山、桃荡山的山沟之中。这些企业在“六五”末期只对少数选址不当,钻山太深的企业作了关、停、并、迁的调整,但还有一部分三线企业未列入调整改造的规划中去。四川重型汽车制造厂引进的先进工艺和设备,60年代建在大足县,是全国的独生子,其产品国防和民用都大量需要。但是它的发动机、齿轮、弹簧等大量配套却布局在綦江县、市区的磁器口、化龙桥等地,造成该厂每天要用几十辆汽车在100多公里的成渝高速公路上往返奔驰,不但大大增加了工厂,而且增加了运输的紧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4、工业园区规划起点较低,布局不够合理
据了解,目前重庆已经规划和建设中的工业(科技)园区有诸多不足,一是有的工业园区政府主导不够,规划与布局研究不充分,缺乏科学论证,在布局和建设上存有盲目性。二是起点较低,有的主导产业选择起点低,技术含量不高;有的对工业园区的内涵和应具备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都不清楚或缺乏认知的情况下,就追风仓促上马。三是不落实,有的名曰是已规划或挂牌的工业园区,但其内的土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