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9|回复: 0

2018关于进一步着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5: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在新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本文就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问题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十七大”报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一、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说,我们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宝贵经验。
  遵照这个指示,我们首先回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其取得的宝贵经验。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2月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说:“经济建设我们还缺乏经验,因为才进行七年,还需要积累经验,对于革命我们开始也没有经验,翻过斤斗,取得了经验,然后才有全国的胜利。我们要求在取得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比较取得革命经验的时间要缩短一些,同时不要花费那么高的代价。代价总是需要的,就是希望不要有革命时期所付出的代价那么高。必须懂得,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着矛盾的,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这个矛盾,也将表现为人同人之间的矛盾即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它和解决它。”他又说:“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对于许多人说来,承认这个规律是一回事,应用这个规律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又是一回事”。
  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率先垂范,并取得名载青史的成果。它集中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两篇论著里。在前一篇论著中,他首先肯定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发展这条规律,并据以确定了重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方针和政策;在后一篇论著中,他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归结为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提出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这些论断和观点都具有创新的意义。
  对于商品生产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1958年至1960年期间,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要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他写道:“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所有的经济单位(包括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都要利用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以便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工作,合理地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毛泽东同志还创造性地把价值规律称为一个伟大学校。他说:“算帐才能实现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另一方面,也要指出,毛泽东同志晚年对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又持限制、甚至否定的态度。1974年12月26日,他在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中说:“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了”。又说:“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看来,在商品、价值规律这些问题上,毛泽东同志的观点前后并不一致。
  如何全面看待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重大问题,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解决好了,并创立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下面我们再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这里很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对经济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探索成果。马克思在其以毕生精力撰写的科学巨著《资本论》的序言中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据本人查阅,仅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和研究的经济规律就有三十多个。例如,商品价值规律、商品本性规律、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规律、资本主义积累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简单相对价值表现的规律、商品交换规律、平均数规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支付手段流通速度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保持比例数或比例的规律、调节工资一般变动的规律、劳动供求规律、各种特殊生产部门间分配工人人口规律、行业产生的自然规律、决定剩余价值量的规律、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变换与人的全面发展规律,等等。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这些经济规律有的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也有的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列宁也十分重视和研究经济规律。他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在《帝国主义论》中还揭示了“生产集中引起垄断,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现阶段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中提出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斯大林根据苏联三十年的实践经验,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问题,其中,主要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以及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在这部著作中,他还专门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以上所有这些有关经济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艰辛探索都为我们今天更好地进一步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问题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他又说,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密切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这些论断不仅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更是对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和新应用。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理论,是当今中国的“国富论”。不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开创了一个时代。邓小平同志不仅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而且还强调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办事。他在1985年就指出:“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搞得好,有可能为今后五十年以至七十年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下基础”。“总之,我们现在要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他又说:“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喊空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按经济规律办事。就要培养一批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人”。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些理论。将极大地促进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当前,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方面,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双重效应的认识问题。市场及其运行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像一切事物一样,有二重性,有双重效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确实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这是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发展市场经济;运用价值规律的根本理由。但应当看到另一方面,市场机遇、市场信息、参与市场的能力、市场决策能力、市场运作手段等等,对每个人或每个企业并不是均等的,甚至相差十分悬殊,因而从市场获得的有的是利润,有的是亏损,即使是盈利也有大小多少之分。这样,市场虽然只有一个,但参与者却有三六九等之分。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二重作用,既可使一部分人富起来,也可能出现一部分穷人,发生两极分化。只要价值规律存在并发挥作用,必然发生两极分化。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措施和政策,以削弱乃至消灭两极分化,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第二,对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覆盖面的认识问题。市场及其运行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是不是覆盖全社会的呢?不是。现代经济学早在上世纪初就已观察到了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现象,即市场在某些领域不能或不宜发挥作用。例如,义务教育领域、社会公共卫生领域、党政机关权力部门,等等。市场机制不能进入这些领域。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必要树立市场与非市场的界碑,避免市场进入失灵区或误区。
  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实质上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般说来,市场负责效率,而政府负责公平。二者虽然有分工。但又要协调。过去处理这个关系时,也曾出现过偏颇。政府为追求GDP更快增长,或限于自身财力,往往本应由自己负责解决的问题却推向市场,靠市场去解决。如,义务教育经费问题,公务员的工资问题等等,本应由政府去解决,但却部分地推向市场。结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市场机制充分展示了才能,却损害了公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如此之快,同政府反哺农业不到位也有一定关系。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上,也曾过分强调市场作用,而忽视政府应尽的责任。一般说来,至少有10%的人买不起住房,只能住政府的廉租房,千万不能把这些人推向房地产市场。政府要加快廉租房建设工程。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区划与商品流通的关系。有些地方规定,本地企业或居民只准购买本地生产的商品,或不准外地商品进入本地。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哪里的价格高,它就流向那里。如果画地为牢,限制商品流动,不准开展竞争,将损害效率,保护落后,不利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经济,竞争的经济。只有通过开放和竞争,才能形成协调的区域关系,形成带动力强、联系密切的经济圈或经济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