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6|回复: 0

2018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变化特征及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关键词:最终消费率;下降;对策
  
  1978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最终消费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我国最终消费中,我国政府消费率较为平稳,由于最终消费率等于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之和。因此,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所致。
  
  一、我国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
  
  (一)投资率过高导致消费率偏低。一方面,居民储蓄存款逐年上升,储蓄率过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最终分两部分:储蓄和消费。近年来,当最终消费率走低时,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较高增速。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时,随着储蓄的增加和国家积累能力的增强,社会基础设施和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不断加大,会出现投资快速增长和投资率上升、消费率相对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行为使投资率上涨过快。地方政府具有追求高经济增长目标的迫切要求,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扩大投资规模。地方政府要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就必须在扩大消费和增加投资上下工夫,但从地方的角度看,扩大居民消费比较难,见效最快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规模。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搞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形成了大搞建设的投资热潮,其结果是投资增长大大快于消费增长,导致投资的过度膨胀。
  
  (二)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不足。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不断向高收入阶层集中,广大低收入群体有极强的消费意愿,但由于收入增长缓慢,购买能力低,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可见,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幅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上虽有较大提高,但其增幅却一直低于GDP增幅,导致消费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1991—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7.2%,比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低。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5.9%,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低1.3个百分点,直接拉低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可见,居民收入增速缓慢及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导致居民消费率低下。
  
  (四)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导致居民的消费倾向下降。当前,居民收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失业人员、企业的减员增效、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压力等,使城乡居民就业稳定性减弱,再就业困难加大,收入不乐观,居民预期支出也不确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住房商品化、教育产业化改革也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居民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增加,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支付。
  
  二、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一)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
  1.适度控制投资规模。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未来一段时期,为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较高水平的投资率是必要的。但投资率将逐步降低,只有这样,消费率才能逐步提高,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合理增长。
  2.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要消除地方政府靠扩大投资规模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现象,必须从完善体制入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根据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责权的划分,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在财税、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分工和职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