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回复: 0

2018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外交战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5: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文章从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经济外交战略重点的不同出发,论述了期间我国的经济外交战略的三个阶段:“全方位战略经济模式构建阶段”、“突出的吸进来发展战略经济阶段”和“走出去合作阶段”,同时总结了研究我国外交战略的一般规律的几个要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经济外交;三个阶段;一般规律  
  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政策的逐渐调整,中国外交实践变得日益丰富,我国外交工作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回首我国的经济外交30年来的历史,大体上总的方向是不变的,都是紧紧地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基本中心,具有明显的经济外交特点。
  
  一、总特点——突出的经济外交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外抵制封锁,搞闭关自守。在国际关系中突出政治,关心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外交,就主要变成了政治外交和安全外交,试图以权力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霸权主义的威胁的做法显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重新估计了国际形势,得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正是根据对时代和国际环境的新认识,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决心把工作的重心转到加快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于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在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所占的地位就突出出来了。我国也就呈现出了“突出的经济外交战略”,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的另一重大变化是各国都把战略重点转向发展经济,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外交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比重日渐占主导地位。
  
  二、三个战略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战略具有明显的经济外交战略特点,但纵观我国这30年外交史,根据各个时期的经济外交战略重点不同,我国的经济外交战略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全方位战略经济模式构建阶段”、“突出的吸进来发展战略经济阶段”和“走出去合作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因三代领导人的变化而改变的三种外交方向,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具有长久的战略布局的、不断深化的三个阶段。
  
  (一)全方位的战略经济模式构建部署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许多方面大大落伍于时代。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综合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其实,当今时代,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科技的迅速发展并转化为生产力,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拒绝接受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取得发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平等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就成为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闭关自守,只能停滞落后。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逐渐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在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来扩大对外开放,采取的是由点到面,通过试点逐步扩大,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近三十年来,中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大开放”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1 设置经济特区。1979年春,邓小平同意了广东提出搞特区的要求。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城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海南岛建省并成为第五个经济特区,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
  2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即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由于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有优势,经济基础、经营管理基础和科技教育水平等方面的条件比较好,可以在对外开放方面先行一步。
  3 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采取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步骤: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经济开发区。这是加速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开发的重要部署。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可以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联成一片,形成沿海经济开发带,由外向内,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从而把发展沿海经济同开发内地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中国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4 沿江沿边和内地省区的开放。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边疆地区同周边地区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步走向深层次发展,形成了一个陆疆的对外开放带。同时,国务院又提出要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和三峡工程建设为契机,推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沿江的内地各省也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国务院又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5个长江沿岸城市(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4个边境、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11个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这样,在全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省市的全方位、有重点的从沿海、边疆到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突出的吸进来发展战略经济阶段
  邓小平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孤立状态下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总是要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激励,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又说:“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邓小平强调:“现在世界上有人在讲‘亚洲太平洋世纪’,亚洲有三十亿人口,中国大陆就占十一亿多。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邓小平在经济外交之中,十分注重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交往原则。邓小平经济外交的思想主要是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经济为目的的思想,兼有以中国的经济力量为依托,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思想。邓小平同志(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后)和江泽民同志(前期)为代表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国的战略经济第二阶段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这个时期,我国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模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我国的经济外交突出地表现为吸进来发展的战略经济外交。
  1 努力汲取一切文明成果。邓小平同志认为,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经济建设的成败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头等大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一定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学习和引进国外一切有用的东西。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模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首先,吸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对社会主义也是有用的。再次,对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反映了现代社会政治、法律、伦理、文艺等文化遗产中一切有价值的养料,也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强调:“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2 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国的资本。邓小平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相互融合、交流的。”1986年8月他在视察天津时对当地的负责人说:“你们准备向外国借一百亿美元,有没有对象?可以多找一些国家。人家借给我们钱都不怕,我们怕什么?”“只要讲效益,有什么危险?”中国则有着对外开放的优势,一是劳动力优势,二是资源优势,三是市场优势。基于这一分析,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同他们搞技术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改造能够快一点搞上去。”如果“我们抓不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更快,我们就落后在后面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邓小平认为“必须把国内企业推上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加速我们经济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经济一定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他在1985年发表的题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讲话中说,“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我过去跟很多日本朋友谈这个问题,跟欧洲朋友、美国朋友也谈这个问题,他们脑子里也是装了这个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