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3|回复: 0

2018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4: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市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短期性因素主要有两个:春节因素以及雪灾因素。本轮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本轮价格上涨是偶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叠加的结果,本轮价格上涨与我国基本国情和特殊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本轮价格上涨是要素市场化和二元体制改革滞后的必然产物。分析今年全年消费价格走势,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自然灾害,投资和消费增长较快,社会通胀预期较为明显,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也较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价格上涨,翘尾因素,二元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通胀预期
  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8.3%,是1997年以来首次连续9个月涨幅超过5%这一国内公认的温和通胀上限;一季度CPI累计同比上涨8.0%,比政府工作报告预定的调控目标(4.8%)高出3.1个百分点。同时,上游价格也出现加快上涨的态势。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同比提高了5.7个百分点。对这一形势,应全面、客观地去分析,既要看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又要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更要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价格上涨的主要特点
  
  (一)当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
  
  从CPI的八大类商品来看,3月份呈现出“五涨三落”。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而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了21.4%,同比提高了13.7个百分点,涨幅远远超过其它类商品。
  从增速贡献度来看,3月份食品类价格拉动CPI上涨约7.1个百分点,贡献度为85%,比去年同月提高了8个百分点;居住类对CPI上涨的贡献度为12%,其它六类商品贡献度只有3%,均低于去年同月。可以看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动力,当前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
  
  (二)当前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CPI同比增速可分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比如,2008年3月的CPI同比涨幅可分为两个部分:2007年3月到2007年12月的涨幅,以及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的涨幅,前者称为翘尾因素,后者称为新涨价因素。可见,翘尾因素是上年价格变化而自然转移到当年价格指数的部分,它纯粹是由于统计方法导致的,与当年的价格变化情况无关,但却会影响CPI同比增速。因此,分析CPI的同比增长情况,需要剔除翘尾因素的影响,重点关注新涨价因素的变化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2007年的CPI月度环比数据,可计算出2008年我国CPI同比增长率的翘尾因素。2008年3月份,CPI同比增速中的翘尾因素约为5.1个百分点,占整个同比增速的61%;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占整个同比增速的39%。一季度累计,翘尾因素约为5.2%,占到了全部累计涨幅的65%。这说明,当前的CPI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
  
  (三)当前的价格上涨受短期因素的影响较大
  
  短期性因素主要有两个:
  
  1、春节因素
  
  我国农历春节一般在公历的1、2月份,过节效应往往造成需求的集中释放,带动CPI上涨,所以每年的春节期间往往也是CPI涨幅较大的时期。1997年至2007年,1月CPI环比涨幅平均为0.8%,2月CPI环比涨幅为1.1%。今年春节在2月份,就导致了当月CPI涨幅上升。
  
  2、雪灾因素
  
  春节前的雪灾涉及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市,范围较大。雪灾对新鲜蔬菜的生产产生严重影响,有些地方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对生猪、禽畜生产也造成一定影响,雪灾还导致交通阻断和运输成本的提高,进一步推高价格。比如,鲜菜价格2月份上涨46.0%,3月份上涨了22.7%;肉禽及制品价格2、3月份分别上涨45.3%、45.8%。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3个百分点,低温雨雪冰冻的气候影响1.03个百分点,扣除这两个因素,2月份环比上涨1%左右。如果扣除雪灾的影响,3月份的环比降幅会更大,一季度CPI的同比增速不会超过7%。所以说,当前的价格上涨受短期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本轮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二)本轮价格上涨是偶然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趋势性因素叠加的结果
  
  偶然性因素除了低温雨雪冰冻以外,还有去年的瘟疫。蓝耳病的爆发导致许多生猪、母猪、仔猪病死,直接减少了肉类供给,进一步推动了猪肉及其它肉类价格的大幅上涨,整个食品类价格在2007年6月份以后开始两位数高速增长,推动CPI逐月攀高。
  周期性因素也包括两个:一个是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我国粮食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叶,价格达到峰值以后一直持续走低,小麦、稻谷、玉米平均收购价格历时十年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另一个是我国经济自2003年开始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2003-2007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10.1%、10.4%、11.1%和11.4%,固定资产投资、重化工业和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直接带动了上游产品和进口产品价格上涨。
  趋势性因素是指我国正进入经济发展成本提高阶段。除了石油、有色金属资源、环境资源以外,我国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也将进入长期上升阶段。
  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的原因:一是城市化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使食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口粮稳定增长的同时,饲料用粮、食用油、肉禽蛋奶和精加工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二是我国耕地从19.5亿亩减至18.3亿亩,每年减少幅度在0.5%以上,未来逐年减少的趋势也难以逆转;三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四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亩产增长难度加大。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15年国内粮食产需之间将存在较大缺口,将对粮食价格产生巨大的长期上行压力。
  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开始进入长期上升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1.5-2.0亿人下降到目前的1.0-1.2亿人,而且剩余劳动力以小学文化程度以下、40岁以上、女性为主,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有70%-80%都已转入非农产业,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不到5000万人。受此影响,2003年开始的“民工荒”,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农民工工资也在停滞10年以后有较快上涨。由于农村劳动力增速放缓,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总量还将逐年减少,劳动力工资上涨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二)本轮价格上涨与我国基本国情和特殊发展阶段紧密相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主要资源中,只有煤炭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6%,其它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天然气只有4.1%,石油只有8%,铝只有9.7%,淡水只有25%,铜只有26%,耕地只有40%,铁只有45%。随着资源的不断耗竭,这些资源性产品的希缺性成本会越来越高。
  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也是资源消耗加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1500万人,直接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目前,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有2.0-2.2亿人,他们从粮食的纯生产者变成净消费者,粮食及农副产品的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粮食的供求局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2年以后,我国重工业增长速度一直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从2002年的60%上升到2006年的70%。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工业的快速增长,使资源约束形势日益严峻,资源性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据高不下,并逐步向下游传导、扩散。
  同时,我国国际化程度也快速发展,国际传导成为价格上涨的新主导因素。2007年,我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67.1%,累计利用外资超过7500亿美元。目前,我国出口额和国内商品零售额几乎相当,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带动了FDI和进口的快速增长。出口和FDI这两种需求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在我国早已存在,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出口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这次的影响更加突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进口,尤其是初级产品进口这一新的因素对本轮价格上涨的影响。一方面,近两年我国进口高速增长,初级产品进口增长更快。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导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大涨,国际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这两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我国进口价格快速上涨。进口价格上涨,同时也刺激了国内同类产品涨价,并推动三大价格指数进一步上升。
  随着流动性过剩的出现,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的突出,国内资源供求缺口越来越大,我国正在进入资本相对充裕、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主要资源严重匮乏的新发展阶段,总供给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作为一个开放的大经济体,我国国内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还可能带动国际商品价格的上升。只要总需求在一个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结构性通胀压力就会较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