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2|回复: 0

2018从国际市场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4: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听到一位青年学者声称“如今在中国做经济研究,没有全球视野是不行的”,随即在谈论中国股市状况时询问起了印度股市的近况。虽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印度可能更多的只是大象、甘地等元素的一些简单组合。
  早在1840年,英国商人就在憧憬——假如中国人的袖子都加长一寸,那么兰开夏郡所有的纺织机全部开动起来,恐怕也需要几十年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英国商人很快就失望了,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这样的故事,也许是神话,却在屡屡上演,只不过换成了汽车、信用卡等商品。
  1978年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人来说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历史性大事,但对于全球的影响却并未见得很明显,原因非常简单——经济不发达,国际贸易也很少。但最近十年,过去的意义却像层层推进的浪涛一样开始剧烈地影响全球,甚至改变世界。
  一方面,“中国制造”蔓延世界,一个美国人想在一周内不使用任何的中国制造恐怕不但是不合算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由此也造成了中国越来越大的贸易盈余。截至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8700亿美元,而2001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总计增加了近7000亿美元。而美国财政部报告指出,中国2006年3月持有321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仅仅10个月之前,这个数字为2435亿美元。
  另一方面,近年1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使得中国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扩大,但落后的金融市场却使得相关定价权均在国外。近年来国际油价一路高企,如今已到每桶70美元左右。黄金、铁矿石、铜等原材料则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连续猛涨。大宗商品交易员的薪酬待遇甚至也因此变得红红火火,有经验的交易员现在要求7位数的签约费和奖金才肯屈就,就连经验较少的交易员也在要求6位数的签约费,并要求保证长达3年有奖金分发。
  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蝴蝶效应恐怕都是刚刚开始。对于全球的经济学家来说,恐怕今后桌上也需要一张座右铭——“如今做全球经济研究,不了解中国恐怕也是有问题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二十七年的高速增长。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79元,相当于168美元,而且当时人民币值被大大高估。2005年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十倍于1978年的水平,而且现在人民面临升值的压力。其间GDP增长幅度更超过十倍。中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
  如以1978年为改革开放元年,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的实际影响力在1998年开始为世界瞩目,尽管当时中外学者和政治家并未认清这一重要里程碑。可以说,经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从一个相对封闭的、濒临崩溃的经济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始影响世界的经济。1978年中国经济开始面向世界,1998年中国经济开始影响世界。
  四年之后,即自2002年始,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为众人瞩目。人民币从面临贬值压力到逐步在周边国家流通,人民币汇率改革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与此同时,石油、铁矿石及铜等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
  中国经济的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一个世界奇迹。在众多经济因素中,三个重要因素尤其重要:近三十年来的持续改革开放所推进的市场化(Marketization)、城镇化(Urban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笔者称其为中国经济发展的MUG模型。
  1998年之后的二十年即2018年。中国的经济那时将如何?能否再上一个大台阶并真正溶入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是继亚洲四小龙之后顺利超过年人均GDP 5000美元的水平,还是步拉丁美洲经济之后进入相对高风险的发展或停滞阶段?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仍很强劲,但其发展也面临新的国际挑战。从国际市场视角看,未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以及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互动导致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全球失衡问题多严重?中国面临多大的石油、粮食和原材料价格风险?中国应如何化解国际市场风险?
  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时代。世界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不断加快全球化步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而全球化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全球化的本质,对外部环境和当前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善用全球化中的有利因素,并化解全球化中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一、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
  认识中国发展面临的长期外部环境离不开历史观和全球观。与历史上英、美等国的崛起不同,中国崛起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18世纪大英帝国的崛起靠的是殖民和军事侵占。其时全球金融一体化尚未完成,国际金融市场尚不太重要。大英帝国的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是靠殖民圈地,直接占领原材料市场来完成。大英帝国的剩余劳动力靠殖民输出,因此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海外市场也是靠殖民和军事霸权来实现的。其时,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全世界超过七成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均在英国伦敦完成。
  19世纪末,美国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且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偏于一隅。其自有的原材料即可满足其工业化的需要。由于地广人稀,美国也不存在多余劳动力的问题。因此其崛起不存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崛起由于国家较小、人口较少,或者因为政治原因得到西方大国的无条件市场开放,与今天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不同。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很少,今天近30%的石油、45%的铁矿石及10类有色金属中的44%需要仰赖进口。今天的中国要和平崛起,既不存在大量移民的机会,又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同时还面临着其他发展中大国在石油和原材料方面越来越大的竞争。
  由于大量的人口输出已不现实,中国的崛起必然长期面临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问题。中国富余的是人力资源,缺少的是自然资源和市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即全球自然资源和中国人力资源、全球消费品市场和中国生产、技术和金融市场。坚持对外开放并有效利用两个市场来解决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将是支撑中国经济持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何惧失衡?
  要认清中国面临的国际风险必须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判断。对中国而言,如何认识国际经济失衡与国际石油、粮食和原材料市场的风险是两个关键问题。
  不少人认为,当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非常严重,迫切需要解决,而两个面临相对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恰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动力国——美国和中国。但笔者个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调整需要假以时日,最好在稳定增长中逐步解决。中美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而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中国应抓紧有利时机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而美国则需要尽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同时,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的过程中,全球化里面的中心国家美国的经济行为不能用一般国家来分析和判断。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也正在变成一个中心国家,所以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的眼光看中国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的不足,并可能影响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何为失衡?
  世界上有些国家无需考虑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但基本上是较小的、相对封闭的国家,或者是相对自给自足的国家。只要各国资源不同、劳动力报酬不同,或者面临的冲击不同,那么通过国际贸易就会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一部分。失衡是动态的表现,是经常性的,均衡才是短期现象,是相对的。
  世界经济在历史上面临过几次大的失衡,经常与大的技术革命或者一个大国的经济崛起有关。这类革命或者经济崛起要求利益重新分配。纺织机的发明及美国的经济崛起曾经引起棉花、纺织品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但世界经济继续发展,人类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则不断提高。
  2.何国失衡?
  当今世界两个面临较大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是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其相对失衡帮助了全球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走向新的更好的相对均衡的必要条件。过去几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从美国、欧洲、日本转向了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目前,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0%,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50%左右;而中国凭借只占世界经济5%的经济实力,却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25%左右。目前中美经济均有良好发展势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是在过去几年中欧洲的不景气和日本的衰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