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来源,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意义重大。但是,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规模的扩大也会对我国经常项目稳定的可持续性构成潜在威胁。为了消除对国际收支平衡的负面影响,我国现有进出口和外资引进格局应当有所调整。
一、对外贸易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相对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只占当年GDP的9.59%,而且贸易收支表现为逆差。25年以后,2003年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60%,贸易收支也由逆差转为顺差,占GDP比例达到1.81%。与此同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为缓解我国改革开放前期的资金短缺、提升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做出积极贡献。从统计数字看,FDI/GDP比例已经从1983年的0.21个百分点上升为2003年的3.8个百分点,在某些年份,这一比例甚至一度达到6.22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但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而且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来源。从表1的统计数据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在我国贸易收支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逐步增长的同时,外汇储备也快速积累: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占GDP比例为0.08%,到了2003年,这一数字已经高达28.60%。
为了准确说明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我们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将外汇储备对前面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用净出口(NX)和外商直接投资(FDI)解释外汇储备的变化(DFR),很难找到稳定的数量关系。这使我们不得不加进第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NEO)项来解释外汇储备的变化。由此,外汇储备变化在模型中被视为三个变量的函数(见方程1):
DFR=F(NX,FDI,NEO)(1)
使用1983-2002年的年度数据和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回归结果如下:
DFR=0.08+0.51NX-0.65NX-1+1.11FDI
(2.45**)(-3.54***)(6.86***)
+1.49NEO(2)
(5.25***)
Adjusted R-squared=0.85,F-statistic=27.04***,DW=2.07**,ADF Test Statistic=-3.439928*
D(DFR)=-8.26+0.53D(NX)-0.52D(NX-1)
(2.84***) (-2.91***)
+1.33D(FDI)+1.32D(NEO)
(2.82***)(3.05***)
+1.10ECM(-1)(3)
(-3.72)
Adjusted R-squared=0.69,F-statistic=9.03***,DW=2.13***
(说明:括号中数字为 t统计量的数值,*表示10%显著水平上显著,**表示5%显著水平上显著,***表示1%显著水平上显著。NX-1表示NX的1年期滞后值,D(·)表示括号中变量的1阶差分,ECM为误差修正因子)。
方程(3)解释了净出口、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和净误差与遗漏对外汇储备变化的短期影响。具体来说,净出口每增加1亿美元,外汇储备变化增加0.53亿美元。但是,滞后1年的净出口对外汇储备变化则有反向影响,即其每增加1亿美元,外汇储备变化反而减少0.52亿美元。这是因为,当年净出口增加在引起本年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使得下一年进口有扩张趋势,从而使净出口减少,外汇储备变化也随之减少。与此同时,研究也显示实际利用外资对外汇储备变化有正向作用,它每增加1亿美元,外汇储备变化相应增加1.33亿美元。
与方程(3)不同,方程(2)解释了净出口、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和净误差与遗漏对外汇储备变化的长期影响,即在误差修正因子作用下,短期趋势最终要收敛到其长期趋势:净出口每增加1亿美元,外汇储备变化增加0.51亿美元;1年滞后的净出口每增加1亿美元,外汇储备变化减少0.65亿美元;而实际利用外资每增加1亿美元,外汇储备变化也相应增加1.11亿美元。
通过方程(2)和方程(3)解释变量系数的对比我们发现,净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短期影响均要大于长期影响,然而误差与遗漏项的作用却恰恰相反。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尽管净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的短期影响强烈,但从长期看则会有所衰减;取而代之的是,宏观经济的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资本内流愈发明显等等,即包含在误差与遗漏项中的这一影响因素对外汇储备变化的影响将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强化。这样看来,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不但有赖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适度规模的保持,而且也有赖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
二、我国现有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格局已经显示出潜在的负面影响
在看到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其潜在负面影响。首先,在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伙伴国家采取的报复性措施有可能对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规模逐步扩大带来的收益汇出越来越大,已经对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可持续性构成威胁。再次,由于净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了防范外汇投资风险,大量外汇储备不得不用作美国国债投资,海外投资总体收益不高。最后,因为我国自1999年以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连年双顺差,外汇储备增长偏快,以致200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4032.5亿美元,中央银行外汇占款由此迅速上升,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目前,通货膨胀压力有所显现。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继续保持大量顺差的前提下,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不变很可能要付出通货膨胀上行的代价。
1、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引发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按照WTO原则,无论成员国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贸易壁垒都将大为削减。因此,各国为了鼓励本国企业出口同时避免本国企业受到外国出口企业的冲击,不得不纷纷采用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例如利用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本国贸易实行保护。
我国1998年外贸净出口曾经达到历史高点434.7亿美元,尽管此后贸易收支顺差有所回落,但始终保持了25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与此相对应,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已越来越多。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仅为5.2%,但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却已占到世界总数的16.5%。而且,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立案的国家已经不单单只是发达国家,1995年-2001年发展中国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已经达到同期全部反倾销案的62.5%。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00年我国有66%的出口企业、25%的出口产品受到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110亿美元损失;2002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扩大,以致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技术贸易壁垒限制,造成损失高达170亿美元。所有这些无不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将使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愈演愈烈,从而对贸易收支的长期均衡直接构成威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实际采用固定汇率制度,给一些国家企图借贸易顺差攻击人民币汇率造成口实,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势必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针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大量存在,我们一方面要力图将许多问题解决在贸易层面,不宜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另一方面在不放弃人民币汇率短期稳定的同时,也要在宏观经济稳定、外部投机资本冲击可能性较小的恰当时机,积极加快汇率制度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