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中国“入世”与“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243
|
回复:
0
2018中国“入世”与“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复制链接]
7076507
707650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4: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初见成效,祖国的和平统一已不再遥远;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分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下简称“入世”——指日可待。进入21世纪,人们更加关注“中国经济一体化”问题。
一、“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分析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1、“经济一体化”至今尚无一般公认明确的定义
1950年,西欧国家在酝酿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前后,便使用了“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这个词,并认为要达到欧洲统一,必须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为基础。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从事“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他们认为,“经济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各国经济之间的贸易合并到一个更大区域的过程。随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也得到丰富,但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主张。
德国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W·洛普克认为,一体化是这样一种局面,在此局面下,各国经济之间的贸易关系可以像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那样自由和有利可图。
J·平德参照《简明牛津辞典》为“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联盟”下了一个可行的定义:一体化是将各个部分合并成为一个整体,而联盟是指各个部分或成员联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一体化是达到一种联盟状态的过程。“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不仅允许商品在它们之间自由流动,而且允许生产诸要素自由流动,为此必须消除各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各种歧视,作出一定程度的政策协调。
丁伯根在此基础上,对“经济一体化”定义作出划分,提出所谓“消极一体化”(Negative Integration)和“积极一体化”(Positive Integration)。前者只包括消除贸易歧视,后者除实现前者之外,还包括为达到经济和福利目标而实施的政策协调甚至制定共同经济政策。
金德尔柏格和林德特在《国际经济学》中,对“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作了更明确的阐述。他们认为,贸易一体化是范围较大的各种“经济一体化”的一部分,“经济一体化”可以指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和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以及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巴拉萨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作为一个过程的一体化意味着取消国家间的经济歧视,强调了动态性质;作为一种状态的一体化意味着国家间不存在各种经济歧视,强调了静态性质。
2、人们还认为,经济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经济一体化”,又称“全球经济一体化”或“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构成一个相互依存、共同运行的整体,是各国在政治意义上的主权和地理意义上的疆界不变的情况下,作为经济意义上的国家界线的淡化。广义“经济一体化”就是国与国之间产品和要素流动障碍的消除,如果从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上说,也就是再生产过程各阶段上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
狭义“经济一体化”,又称“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位置相邻的国家间为促使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商品和劳务在本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实行经济联合,采取共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使各成员国的经济构成统一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这一定义所揭示的内涵在于: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成员国家间关税等贸易障碍的消除;其次,谋求最佳国际分工是一体化的根本原则;最后,一体化的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国能获得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经济利益。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过程比作为一种状态而言更具有实际意义。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有100多个,成员几乎囊括了全球所有国家,可见其发展势头之迅猛。
(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1、“中国经济一体化”的提出,是两岸四地经贸关系日趋紧密,相互贸易依赖程度不断递增,互补合作区域进一步扩大的客观反映,也是在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及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之下,两岸四地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早在1980年香港学者就提出过“大中华经济圈”的概念,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亚太地区有可能出现“中国人共同体”或“中国人经济集团”。后来两岸学者以至美日等国学者相继提出了“大中华共同市场”、“中国经济区”、“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华人共同市场”、“华人经济圈”、“经济中国”,以及“中华圈”(The China Circle)等等。
2、“中国经济一体化”固然不同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与当今世界流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所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主权国家间的经济协作,而“中国经济一体化”是指统一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具体地说,“中国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中国领土范围内(包括两岸四地: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形成经济比较优势的一个区域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经济优势的潜能,充分地发展经济,以达到和平统一祖国、繁荣富强祖国的目的。
3、两岸“入世”后,两岸四地将同为世贸组织成员,而大陆和港台现在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因此,“中国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密切,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中国经济一体化”有赖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最低程度上,将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步进行。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WTO和APEC的重要成员,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对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和间接的示范效应。
“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应当也不会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决定因素分析
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两岸四地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走向“中国经济一体化”,是由以下五大主要因素决定的。
(一)经济利益的需求
经济渗透和相互依存的不断加强,使经济利益各方迫切要求进一步合作。由于香港一直扮演台湾的海空运中继站、国际电讯邮政中继站,以及两岸经贸活动的中介地的角色,台湾对外贸易对香港的依赖加深。而香港的繁荣依存于大陆的发展,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依存于香港的中介。经济互利格局的建立,推动了各方经济合作与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二)优势互补的需求
两岸四地优势和劣势的差异,是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基础。大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能源和原材料资源,工业基础雄厚,某些高科技领域具有优势,市场广阔,地价、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低廉;但是人口压力大,缺乏资金和先进技术及国际营销网络和经验。而港澳台则恰与之相反,特别是台湾,地狭人稠,土地价格昂贵,社会治安恶化,人心不稳,属典型的孤岛经济;这一切促使台商向大陆大举内迁,借以改变劣势,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三)国际市场压力和贸易保护主义因素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港澳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若干机遇,但也带来了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空间狭小,贸易保护主义日趋猖獗等挑战。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贸易、技术等方面实行日益严厉的保护主义措施。为解决市场空间狭小和基础不牢等发展问题,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扩大经济空间,加快对外投资,发展“境外经济”等,对港澳台企业,尤其是台湾企业给予极大的竞争压力。虽然台湾企图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实施“南向政策”,但都未能如愿。在国际市场压力等因素下,台湾出现出口市场以美国为主的格局发生迅速变化的趋势。专家预计,到21世纪初,香港(大陆)将取代美国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地和最大贸易伙伴。国际经贸关系及其市场环境变化,将促使台湾外贸市场融入“中国经济一体化”并加快投资,在大陆建立起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支持体系。
(四)传统文化与血缘关系因素
大陆与港澳台同祖同宗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传统文化和历史渊源,以及统一愿望,对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生成起到重要的“胶合”作用。虽然从政治经济角度,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变动影响着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和“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但是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必将推动着全球华人去构筑和发展“中国经济一体化”。这就导致尽管海峡两岸政治对立,但经贸关系仍然得到持续发展。
(五)大陆的改革开放因素
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大陆经济发展进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转型期。大陆经贸体制和政策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从1980年以来,大陆加快了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新体制,制定和颁布了知识产权保护法及各种外贸法规等。大陆在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为港澳台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机遇;同时也为两岸四地在更大程度上参于国际分工与协作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促进了“中国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因此,大陆经济的日益开放及其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为两岸四地经济的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大陆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世界,不仅为港澳台产品进口和香港转口海外产品提供了充裕的货源和扩大的市场空间,也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贸易创造了更多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三、“中国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
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和多边贸易体制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中国面临被区域集团边际化的危险。两岸四地经贸往来频繁,但迄今尚无正式合作协议,前途充满变数。及时构建包括两岸四地的次区域集团,可以缓解“挑战大于机遇”的劣势局面。具体地说,“中国经济一体化”具有下述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一)经济互补互利与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表明,经济上的互补互利是其基本动力。港澳台与大陆的经济结合推动了彼此经济的持续增长,20多年来,中国大陆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港台则保持以5-7%的速度增长。据WTO估计,“大陆因素”对香港本地GDP的总贡献率在1980年时为5%,到1990年则高达25%,到1995年进一步增至45%。同时两岸贸易对台湾GNP的贡献也高达10%(1995年)。
(二)规模效益的提高与市场容量的扩大
经济一体化导致市场规模扩大,使得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节约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港澳台地区内部市场狭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企业多为中小企业,RD投入较少,产业升级缓慢,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而大陆拥有近14亿人口,经济发展迅速,需求增长强劲,市场潜力巨大,为港澳台产品生产专业化与经营规模化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前,港企雇佣的产业工人从未超过90万,而到90年代末则超过了400万,其制造业规模亦扩大四倍。由于有大陆作为制造业基地和市场这一“经济腹地”,香港第一次能够支持地区性的公司和潜在的世界级公司。例如目前,长江实业集团已成为世界规模的房地产公司。一些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生产已超过在台湾的产值,如统一企业正成为新兴的中国企业。港澳台则可凭借其信息与销售网络,为大陆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随着大陆公司把香港作为其国际活动的基地,谋求把香港作为使它们大量的科研成果商品化的中心,香港第一次有可能成为一些世界公认的公司和商标的发源地。不少台资公司也认为,在台湾本土,台湾公司一出世,即面临世界竞争的压力,难以出头做大;而大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进而通过“干中学”增强竞争力,与世界级大公司相抗衡。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