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出现许多新特点,很多人难以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例如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最后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中国经济在1997年取了'软着陆'成功的成就,然而,巿场疲软、激活乏力的 现象接踵而来,零售物价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负增长,连向来最具活力的乡镇企业 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虽然中国政府几度下调利率,放宽信贷,加大基础建 设投资的力度,但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并未达到预定8%的目标。1999年的经济增长 情况估计不会比1998年好。到底这祇是短期的调整,并为未来长期、稳定、快速、 持续的发展做好准备,还是预示着以渐进方式进行体制变换的改革策略已走到尽头, 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即将结束,渐进改革积累下来的矛盾将会总爆发,而使过去20 年来中华民族建设成就毁于一旦"林毅夫先生的思考代表了一批学者专家的看法。 企业界是否高屋建瓴地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呢? 另外,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在 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1998年经济增长实现7.8%来之不易,但存在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方面是国有经济低效运行,各种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另一方面是生产相对过剩, 巿场需求对生产的制约日趋明显。因此,中国经济能否在本世纪内最后两年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是各方面都关注的热点问题。
总的经济状态 分析中国经济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是个穷国,要尽快脱贫致富, 这导致了发展成为中国的主旋律;二是体制改革,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巿场经济转 变,要变革的东西特别多。从发展方向看,目前中国经济的总体状况良好,但的确 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些发展战略需要修整。在改革方面,我们命中注定处在 一个调整的历史时期,这一过程恐怕还要持续15-20年。总的说来中国经济正处在 一场技术,结构和体制加速变革的前夜,改革的任务十分沉重而艰巨。那么从发展 和改革的角度来说,中国经济目前处在甚么状态呢?
1、从总量上看,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这两年开始出现生产过剩,由此导致一 定程度的通货紧缩。例如,今年上半年生产纯碱礛383万吨,供大于求进一步加剧。 为此,国家经贸委要求纯礛行业实施生产总量控制,要比上年减少5%。44个主要生 产企业的生产总量将控制在692万吨左右。再如,中厚板钢材近年来由于生产过剩, 价格大幅下滑,大部分生产企业处于微利和亏损境地。当然,行业发展也不平衡, 某些电子产品的增速仍然达到50%。
2、从速度上看,中国经济过剩已从局部发展到全面过剩,产品过剩程度日益 加深,打乱了原有的经济增长轨迹,并对经济全面回升形成了强大压力。在这种情 况下要想持续高速增长,已是十分艰难。近年来,产品的全面过剩使价格长期低迷, 利润率下降,从而使企业效益不断下滑,从效益上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回升空间。 因此,要想使今年的GDP增速达到7%实在不易。以钢材消耗为例,1998年,消费钢 材较多的15个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2个品种产量呈负增长,其中有9个减幅8%以上。 今年上半年,耗用中厚板较多的主要工业品产量,也是降多升少,民用质船舶下降 19.8%,饲料加工机械下降12.4%,包装机械下降9.2%,工业锅炉下降8%,化工设备 下降2%。照这个势头看,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已呈逐步回落态势,下半年的需求仍难 以乐观。
3、从效率上看,中国经济已进入微利时代,竞争加剧导致利润率不断下降, 例如,残酷的彩电降价大战,已使TCL这样的名牌企业在上半年可能出现亏损。从 今年上巿公司的年中报告中可以看出,大部份企业的每股收益都比往年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整个900家上巿公司的每股收益平均大约祇有七八分钱。目前,好企业与 坏企业在数量上对等,赢利与亏损半对半,总体经济效益和质量不高,加上腐败作 梗,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极高,企业赚钱十分不容易。
4、从消费热点和物价上看,国民的消费热点在不断变换转移,教育、体育、、 文化娱乐消费的比例在增大,信息消费正在居民家庭中急剧增长,但消费增幅在不 断下降,现已从前几年的10%以上降到6%左右。生产资料价格连续3年下降,居民消 费价格经过连续20个月的下降之后,自6月份之后有所回升,中国出现从来未曾?章 L的通货紧缩,通缩的出现导致企业的赢利率下降,负债率上升,银行不良贷款?难 以消化。因此,有人将通缩视为猛虎。
另外一些方面可以综述如下:从国民收入上看,近两年增幅不高;从就业上看, 人口压力相对增强,一年仅有300万个新增工作岗位,社会需要更多的职业创新和 财富创新;从信用上看,资金流动相对缓慢,债务链沉重,企业信用和国民个人信 用相对低下,经济运转亟待国民信用的支持。从行业上看,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的 命运判若云泥,一些行业在急剧膨胀,另一些行业步履维艰,一部分企业在崛起, 一些企业遭淘汰;从结构上看,资源正在部门间相互转移,但结构调整的力度并不 大;从思想和心理预期上看,对经济前景视线模糊,对发展方向不清楚,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投资,生产和消费。从企业看,主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正在增 强,国企更加面向巿场,走上巿场的企业更加积极和活跃,但相当多的企业债务率 较高,设备老化,缺乏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能力;从产品上看,花色品种变化速 度在加快,更新换代周期在缩短,更加面对巿场和消费者,更加精巧和富于变化, 在设计制作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从技术上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一个加工 车间,核心技术仍要从国外进口,自我开发能力和投入严重不足:从管理上看,行 政手段似乎大于巿场手段,宏观和微观有时不协调;从社会模型上看,中国正处在 工业经济末期,并正酝酿向后工业社会过渡,未来社会的特点是知识化和信息化的 程度更高,对技术、质量的要求更高,全社会都要为这一社会转型做准备。为了帮 助企业界了解中国经济大环境问题,下面需要将最主要的问题做一叙述。祇有更清 楚地了解宏观大环境,才能找出自己微观发展的出路。
外力作用的利与弊 中国经济为甚么突然变得过剩,原因有三,一是国家的工作中心,党的主要任 务和社会的主导思想是快速发展,社会上下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浪潮,二是大量进口 和招商引资,三是重复建设。短短20年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 100'h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总起来看,今天的经济状况是与中国人民的辛勤努 力分不开的。但对这20年的建设我们也要做一分析,即我们的生产能力中有多少是 靠内力取得的,有多少是靠外力取得的?得益于中国人的自力更生成分有多大,得 益于外国进口设备和技术的成分有多大?
从9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出现了持续几年的投资高潮,外国资本也全面看好中 国,外国直接投资从1992年以前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到5%,一下跃升为以后几年 15%'炙k的水平,到1998年底为止,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篜B差不多达到3000亿美元, 冒出了一大批来料加工进出口企业。当这些外资投资项目在1996年前后逐渐建成投 产以后,中国经济便一下子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工业结构的升级,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 日趋旺盛,但这些产品都是国内不能生产或国产品性能价格比不具竞争力的,因此 进口自然大幅增长。看看进口规模,前几年都是1400多亿美元,今年肯定要超过 1500亿美元,折合1.25☆U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以今年上半年的情况 看,进口增长了16.6%。是38个月来的最大增幅。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进口350. 4亿元,增长28.1%。机电产品进口净增77亿美元,占全部进口净增额的72%。比如 动力机械及设备进口增长了22.2%,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增长了20.6%,办公用 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了58.8%、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增长了 53.5%、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增长了42.2%。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起,就成为世界巿场的一部分。而资本主义巿场的最大特 点就是生产过剩,当中国打开巿场之后,西方国家强大的生产能力便通过进口向中 国转移,过剩的特点最终便在中国巿场上体现出来。因此,今天的中国经济已是世 界经济的一个部分。但经济过热和太多的进口,既造成了产能过剩,又抑制了民族 工业的发展,部分国民缺乏消费能力,导致产品虚假过剩。
进口替代与加工贸易的后果 为了快速满足需要,我们大上电力发电厂,进口大量的发电机组和发电设备, 大上石化项目、家电项目、汽车项目,甚至大建高级写字楼,高级宾馆。这些项目 都是建立在大量进口成套设备的基础上,前些日子我去广州佛山石湾镇参观陶瓷厂, 连压制地板砖的压机这样简单的机器也是从意大利进口的,据说中国造不了。大批 的加工机器都需要从国外进口,结果不仅严重的压抑、制约甚至窒息了中国的民族 机械制造业,又造成了巿场上一时的生产过剩和虚假繁荣,同时使中国一部分企业 生产陷入困境。有人把这种现象称做"经济早熟"。
以机械制造业为例,我国每年用于设备进口的投资额相当于当年国内设备投资 的60%以上,1992至1995年进口的零部件在机电产品进口额中占31%,1996年达到61%。 1996年进口的设备和零部件总金额大约相当于我国1995年机电工业总产值的22.6%。 与此同时,我国此类产品的生产设备却大量闲置。如果我们自己的装备工?业达到 了一定水平,将这些进口转为国内生产,每年至少可增加5000亿元的销售产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