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舆论的、网络技术等有效措施,大力消除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市场信息不对称 和谐社会 危害 对策
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世界上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日益完善,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日益突出,它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各类市场中,干扰着我国经济生活的秩序,危害着人民的利益,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加大了社会的成本,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促进市场信息的对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我国市场信息不对称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冲突
信息不对称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阿可勒夫于1970年提出,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现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相对完全对称的信息,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并认为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买卖双方由于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买方具有完全信息,而卖方处于零信息;买卖双方都只有不完全信息,其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信息;卖方具有相对完全信息而买方处于零信息状态。2.买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3.卖方与卖方之间的信息差别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其中第一类最为常见。
根据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进行划分,发生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前的称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发生在交易双方签约之后的称为事后信息不对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在当前我国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越来越突显,它在各类市场中普遍存在,如汽车市场、房地产市场、保险市场、旅游市场、劳动力市场、股票市场等所有的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服务业市场。企业间签订的合同能够得到完全履行的不到50%。汪丁丁《财经与社会》中谈到:“经济界的当务之急,便是恢复这个‘信’字;靠人心,靠创新,靠对话和谈判,靠形成制度。否则金融无望,财经无望,社会无望……金融的基础是信誉,金融危机当然是信誉危机;信誉危机其实是社会用以评价和传递信誉的制度发生了危机。”因此,在我国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
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与我们的和谐社会目标是相背离的:
1.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卖方信息多,买方信息少,导致社会失去了公平正义;买方与买方间信息不称,卖方与卖方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不公平竞争。
2.市场信息不对称致使和谐社会发展失去了活力。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降低了市场效率,影响了合法经营厂家的利益,导致生产萎缩,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欲望和满意程度,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社会交易成本的增加,有可能使原本可能发生的交易不能维系下去,社会发展也就因此失去应有的动力和活力。
3.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和谐社会缺乏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假冒伪劣商品盛行、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隐瞒真实信息,歪曲真实信息、虚假信息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败坏了社会的诚信风尚,降低了人们对社会的信任感,与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相矛盾,加大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诚信成本。
4.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和谐社会不再安定有序。伴随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社会上违法犯罪现象就会日益增多,人人自危,安全感丧失,社会处于动荡和不安定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