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论我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返回列表
查看:
237
|
回复:
0
2018论我国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复制链接]
1593247
159324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2: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摘 要]资源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国经济高速 增长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取得的,使得我国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 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资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一、资源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资源环境因素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规模、速度和可持续性。所谓环境,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整个自然界;所谓资源,是指蕴藏在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人类利用生产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的总和,通常称为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下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资源的内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扩展。
1.资源环境因素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意义。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和发展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不仅如此,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都必须借助于自然环境,包括蕴藏在这一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所以,资源环境因素作为一种基本条件,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体过程;资源环境的状况,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可能前景。[2]
2.社会发展也会对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影响。人是具有意识能动性的存在物,他并不是像动物一样只是被动地依赖自然,而是要“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即“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其中,物质生产活动便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3]这种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如果进行得当,当然会作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基本方式而发挥其积极作用;但若违背了客观规律,或者只是为了一时之需而不顾后果,那就会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损害人类社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例如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超出了自然环境中各类资源所能承载的合理范围,那就会从根本上给自然环境带来过于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3]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规模与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换言之,人类向资源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的方式、种类、数量、时间、地点超过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力,导致资源环境不堪重负,生态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从而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研究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设法将人类社会的经济规模保持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力的限度内,也就是说,在不破坏我们未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持资源环境的持续力所能允许的可能达到的经济规模。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又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以年平均超过9%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增长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取得的,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源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1.原材料和能源的高消耗。从资源代价来看,2004年我国消耗了世界钢材总产量的27%、世界铁矿石产量的30%、世界水泥产量的40%、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1%、世界石油产量的7.4%、世界氧化铝产量的25%,而实现的GDP却只占世界的4.4%。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低下。据查,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能源利用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5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以重化工业为主导,需要大量的资源作支撑;再加上我国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管理体制有漏洞,资源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度,导致浪费资源的情况严重。这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酸雨、空气等的高污染
(1)水污染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总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1/3的水体不适于浇灌,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联合国公布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约20个城市中,我国占一半以上。空气污染、河流、湖泊、海洋污染严重,致使全国有66.7%的城市缺水。
(2)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酸雨面积不断扩大。据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2,550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7%。总排放量较政府2000年确定的每年排放量控制在1,800万吨的目标高出42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我国已有约1/3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在酸雨区域内,湖泊酸化,渔业减产,森林衰退,土壤贫瘠,粮菜减产,建筑物腐蚀,文物面目皆非等。现在我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近年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4省受酸雨危害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蔬菜的播种面积为450hm2/a,造成经济损失达15.4亿元,酸雨沉降对森林造成的年经济损失达58亿元。酸雨沉降将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4]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