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6|回复: 0

2018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2: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率,但近年来就业弹性不断下降,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问题日益显现。其中,经济结构失衡是就业效应不足的重要诱因。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就业效应不足既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大量的社会无业人口,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促进就业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弹性;就业增长:就业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率,但并没有出现奥肯定律效应,近年来伴随就业弹性的不断下降,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的历史回顾
  
  (一)我国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动特点
  l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联性呈现阶段性变动。(1)1990年以前,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较强。我国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在1990年以前基本保持高经济增长水平伴随较高的就业增长率,其中198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15.2%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期我国就业增长率达3.8%的最高水平。(2)1990~1992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性开始变弱。在此期间经济增长率虽然大幅上升,但并没有带来就业增长率的上升,就业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反应不敏感。(3)1993-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总体下降趋势,经济增长率从13.5%下降到7.8%,但同期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不大,出现“倒u型”的变动轨迹。(4)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明显不足。我国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8%上升到2007年的11.4%,而就业增长率在2001年达到1.3%的水平后持续下降,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快速增长,就业增长率反而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到2006年就业增长率已下降到0.77%,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有效的就业增加。
  2、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与就业增长率呈反向变动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福州、上海、沈阳、西安和武汉等城市的失业率进行跟踪调查,得出2002年的真实失业率为14%,胡鞍钢通过计算认为我国的城镇真实失业率在10~12%之间,已超过国际公认的6%的警戒水平。因此,从登记失业率来看,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有效降低登记失业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小。
  (二)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动过程
  对就业弹性的计算有点弹性和区间弹性两种方法,本文运用点弹性方法,求出历年的就业弹性。
  
  从图1就业弹性的变动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就业弹性呈现以下特征:(1)就业弹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从1979~1990年我国平均就业弹性为0.33,接近奥肯定律计算的水平,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明显。(2)1990~2002年就业弹性总体下降明显,先是经历1991~1995年的快速下降,就业弹性由0.226下降到不足0.1;1996~2001年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3)2002年后就业弹性呈直线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0.118下降到2007年的0.068。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近几年持续下降,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下降。
  
  二、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
  
  (一)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效应不足的计量分析
  1、计算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的模型。在计量模型中,我们选择非国有化率、实际利率、人均GDP(以1978年价格定基)、职工工资(以1978年价格定基)四个指标对就业弹性进行回归分析,其中非国有化率为X1,由于统计指标的变动,无法计算非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选择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比重代替;实际利率为x2,实际利率为一年期贷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计算得出;职工工资为w;人均GDP为Y;就业弹性为E。运用1979~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发现实际利率对就业弹性的影响不显著,去掉实际利率变量,运用对数模型回归,回归方程设为:E=a+B1ln(X1)+B3ln(W)+B4ln(y)
  发现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对模型进行修正后,运用eviews5.0回归得出以下结果:
  E=-0.959000+0.486362ln(X1)+1.09076ln(W)-1.447926ln(y)+0.210000AR(1)
  对方程进行修正后,去除序列相关性,方程总体显著性良好,三个变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调整和的R-平方为0.7,符合方程计量的目标。模型中各变量前面的系数为因变量的半弹性,表示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的变化率。
  2、对计量结果的解析。
  (1)实际利率水平对我国就业弹性的影响不大。造成实际利率水平对我国就业弹性影响不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本价格下降对就业的影响有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一方面,资本价格下降会促使企业选择资本要素密集型的投资,资本替代劳动,降低就业弹性,即利率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资本价格降低,会促使投资和产出增加,投资和产出的增加同样会促进就业增加,提高就业弹性,即规模效应。两种效应相抵,使利率水平对就业弹性的影响作用有限。二是企业的选择并不完全根据资本价格来确定,企业确定要素使用时还要进行资本和劳动价格的比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价格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劳动价格的低廉阻止利率替代效应的有效发挥,即比较效应。替代效应、规模效应和比较效应的共同作用导致利率水平对就业弹性影响不显著。
  (2)非国有经济在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过程中作用显著。从回归结果看我国非国有化率对就业弹性的半弹性为0.49,表明非国有化率对就业弹性正向作用明显,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非国有经济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主要因为:我国国有经济集中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单位投入对就业的影响较小,而我国非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强。
  (3)现阶段提高工资水平并不会对我国就业弹性造成负面影响。从计量结果发现我国职工工资水平对就业弹性产生正向影响,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工资价格的上升会导致资本替代劳动,我国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首先,从1979~2007年职工工资从648元上升到5597元,上升8.6倍。而人均GDP从406元上升到3835元(数据均以1978年价格计算),上涨9.4倍,说明这期间劳动力的相对价格是下降的,因此,出现职工工资水平与就业弹性同方向变动;其次,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劳动力价格不能起有效调节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