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回复: 0

2018在华韩资企业撤资:状况与原因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1: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本文在分析韩资企业在华投资和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韩资企业撤资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韩商不再具有投资时所拥有的优势,以及行业投资收益率低是韩商撤资的主要原因,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是韩商大规模撤资的导火索。在各影响因素中,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增长是影响撤资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韩元贬值和韩资企业增多。
  关键词 韩资企业 撤资 影响因素
  
  外商撤资是指境外投资者(境外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由于某些原因,按照东道国法律程序或相关的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撤出全部或部分资本,终止或减少其在东道国境内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多,不可避免会出现撤资的事件。伴随着韩国投资的大量流入,出现韩商撤资现象也是利用外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撤资对中韩双方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撤资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减少和避免对两方不利的撤资发生。
  
  一、韩商在华投资经营的现状
  
  (一)投资概况
  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始于1988年11月,1992年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增速高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截至2008年12月,韩国对华累计投资金额和项目分别占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金额和累计项目数的22.75%和44.76%,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对外投资接受国;韩国在华累计设立韩资企业48808家,实际投入资金419.1亿美元。
  韩商在华投资以制造业为主,纤维服装和皮鞋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大;在投资区域选择上,以环渤海地区为主,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延伸;在投资规模上,以中小型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在投资方式上,倾向于独资,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增强。
  
  (二)经营现状
  韩资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喜忧参半。据韩国进出口银行调查,1998年以前进入中国的一万多家韩国企业中,存活到现在的不足20%;在2005年进入中国、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444家企业中,有56.8%的处于亏损状态。韩国《中央日报》的报道称,目前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约2万家,其中有20%连年亏损。
  在华韩资企业经营效果与经营时间、投资区域和行业都有较强的关联性。韩企经营效果与其经营的时间成正相关,成立的年限越长,经营越有效果,亏损率越低;投资区域不同,亏损率不同,投资在山东、辽宁等省的韩企的亏损率高于韩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平均亏损率;投资行业不同,亏损率不同,在服装行业和采掘业的亏损率最高。此外,韩资企业的亏损率还与投资的方式有关联,合资、合作企业的平均亏损率明显高于独资企业的亏损率,合资、合作企业的平均亏损率是79.1%,而独资企业的亏损率为48.9%。
  
  二、韩资撤资的概况与特征
  
  (一)总体情况
  1992年以后,在华韩资企业的撤资现象开始逐渐增多。由于我国没有公布每年韩资企业撤资的企业户数,作为替代,本文以企业是否参加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企业年检(统计年鉴中的“年末登记注册”)作为衡量撤资的标准,即凡是没有年检的韩资企业都视为当年撤资。我们把每年年末累计审批的韩资企业户数减当年年末参加年检的韩资企业户数所得差值与当年年末累计审批韩资企业数之比作为韩资企业当年的替代撤资率。这样,可以计算出韩企各年替代撤资率,也可以计算出全国外商企业的替代撤资率。
  比较韩企与全国外商企业的替代撤资率,在1992-1998年间,韩商企业的撤资率从1992年到1995年呈下降趋势,此后转为曲线上升,韩商撤资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全国外商企业整体撤资率的变化呈扁“S”型;1998年后,韩商撤资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韩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部分数据可见韩商从中国撤出资金的变化与波动情况。1989年到2001年6月间,已申报清算与撤走的对华投资额累计约3.7亿美元.其中1999年到2001年上半年申报的金额高达2.8亿美元,占同期韩国整个海外投资清算金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对华投资的清算金额在韩国开始进入IMF管理体制,当年对华投资的清算金额是0.11亿美元,1999年和2000年分别为1.04亿美元和0.6074亿美元,2001年上半年为1.13亿美元。又有文献称,2001年,韩商企业的撤资金额是7.31亿美元,2003年的撤资金额为0.99亿美元。
  
  (二)撤资涉及的行业及企业规模
  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2003年以前,韩商撤资率(撤资户数/投资户数)最高的行业是建筑业,撤资率为7.8%;撤资企业数量最多的是制造业,撤资企业为118户;在撤资的企业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最高,为77.63%。
  山东青岛市是韩资企业聚集最多的城市,截至2007年,约有8344家韩国企业在青岛投资,占全国韩商投资企业的18%。2003-2007年从青岛非法撤离的206家韩商企业中,大多从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半以上是中小企业。其中,22%是服装、制鞋企业,31%是工艺品企业,20%从事皮革、箱包生产。由此推断,在华撤资的韩企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集中于以低工资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撤资区域、撤资企业的合作方式
  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数据,韩商在华投资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是山东省,其次是辽宁省,发生撤资的企业户数最多的也是山东,其次是辽宁;但相对于当地韩商的企业数而言,山东、辽宁两省的撤资率较低。也就是说,韩资撤资的数量与投资区域的集聚程度成正比,韩资的撤资率则与其投资集聚程度成反比。
  撤资率与投资方式有一定的联系。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在华韩资企业的撤资率为2.7%,而独资的韩资企业的撤资率为1.7%,合资企业的撤资率比独资高一个百分点。
  
  三、韩商撤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韩商撤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吸引外资政策及投资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投资者自身决策与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等因素。
  
  (一)韩商不再拥有投资时的优势
  韩商在华投资时所拥有的产品竞争优势、政策优势、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低廉的人工成本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在降低或消失,这是韩商撤资的一个主要原因。
  1.韩资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在降低。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表明,韩中产品相比,韩国产品表现出优势的仅占所有产品的32%(1123种),其余产品不相上下或韩国产品在价格与技术力量方面处于劣势。另外,韩国经济研究院认为“韩国有55种产品处于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位,仅为中国(306种)的六分之一”。比较两国的贸易化指数,即使是韩国认为有出口竞争力的七大产业(纤维及服装、化学制品、金属制品、IT产品、家电、汽车、船舶等运输机械),中国的贸易化指数变化也同样朝着强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韩国的纤维、玩具等企业在中国已经没有竞争力,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也在降低。因此,从产品竞争优势来看,韩资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在降低。
  2.由于对外商的优惠措施减少及出口退税的变化,韩商失去了政策优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商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税收实行“两税合一”,内资、外资享受同等税收待遇(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之前内资企业为33%)。韩商企业失去了原来的“两免三减半”等政策方面的多种优惠待遇。2007年7月1日出口退税下调,尤其是服装由13%调到11%,粘胶纤维由11%下调到5%,50%的韩商企业产品要返销韩国或出口海外,出口退税减少了韩企的利润空间。此外,环保升级、扩张成本的增高,也提高了经营的成本。
  3.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出口为导向的韩资企业竞争力降低。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表现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增高。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国内企业出口,对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对从事加工出口贸易为主的韩资企业的影响更大。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不断增长,2008年6月末,外汇储备资产达到18088亿美元。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14%,2007年全年升幅6.9%,2008年升幅超过2%,人民币呈现持续升值趋势。在华的韩资企业约有50%在中国销售产品,30%的企业返销母公司或者本土,20%出口海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无疑对这些企业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民币持续升值,降低了以“海外加工”为动机的韩资企业的利润,可能迫使这些企业寻求其他方式或其他地区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