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距今已有时日,各行业纵然有回暖趋势,然而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值得深思。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德资的来料加工型企业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该企业在金融危机后企业显露出来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来料加工;问题;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的风暴席卷了各行各业,许多外资企业面临严重压力。笔者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德资企业为例,从微观角度浅析在金融危机的国际形势后,来料加工型外资企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三来一补”企业的研究涉及多方面多角度,孙国辉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文中,总结了国内外实践和研究现状,从企业、产业和地区三个层面分别研究了基于竞争力提升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同时提出要建立与完善统一协调的、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府政策制度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鹿燕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中,也分析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主体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尽快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蒋兰陵,赵曙东在《加工贸易主导型贸易增长的负面效应分析》一文中,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分析了加工贸易的主要问题,从而充分论证对外资为主体的加工贸易进行改革推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所谓“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本文的着重点主要是分析来料加工型企业。
(1)来料加工企业含义。
来料加工是加工贸易另外一种主要形式,由外商免费提供全部或者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必要时提供某些设备,由我方加工单位按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外商销售,我方收取工缴费。外商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我方用工缴费偿还。
(2)案例企业。
笔者所调查的企业是德国母公司在中国地区的独资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离子、锂聚合物及动力镍氢电池组装和设计的来料加工企业。德国母公司在电化系统的制造方面已有百多年历史,其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今已达到国际化的规模,先后在香港、日本、台湾、韩国、英美、法国、意大利、北欧等地成立了分公司及合资公司,并在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大陆建立了组装工厂,产品直接面向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锂聚合物电池市场的知名品牌。位于上海浦东的分公司是应产品全球化的需要而于2004年04月成立的,目前已发展为300名员工左右的规模。
2 该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在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身处来料加工行业的该企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显露。就具体部门而言,该分公司组织结构属于职能部式,总经理下属有物控部,工程部,采购部,生产部,船务部,销售部,行政部,财务部等不同部门。各部门之间沟通频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授权幅度过窄,员工离职频繁。
根据对企业员工的访谈,员工普遍反映公司在授权方面存在集权的倾向。由于上海分公司只负责来料加工,所以许多职权没有下放,员工尤其是各部门的文员和生产线员工权利过小,申请和审批程序过于复杂,以至于影响了工作效率,不能最大化利用资源。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类问题更趋于明显,员工离职现象也趋于频繁。
(2)财务部现金控制过严,采购部即时购买项目不灵活。
比如在新材料采购流程中,就向财务部申请款项的过程就有时间延迟,总公司对上海分公司的财务控制过严,以至于采购部向财务部请款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总公司审批,程序冗余,不利于及时采购与生产,进而影响了出货效率。
(3)物控部未能掌控下料,导致仓储,船务部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前面所言,集权倾向严重在物控部同样有所体现,该部门掌握着来料的控制和分配,但是并不能按需分配,而是必须按照总公司的要求,给予计划和控制,以至于计划与实际所需存在脱节现象,生产不能及时完成,仓库也不能按时出货,影响了交货。
(4)危机事件应对弹性不足。
正是由于上述一些问题的存在,公司对危机事件的应对弹性不足。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体制,流程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