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前,中部崛起已成为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的又一个全国性的区域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尽快形成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的支柱产业,大规模开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研发高新技术,通过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实施反梯度推进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部崛起;反梯度;规模经济;产业集群
随着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化,促进中部崛起已经越来越引起官产学媒各界高度关注。中部地区处于我国东西相连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适中,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的梯度理论所阐释的产业转移在我国并未突现,反而陷入循环累积所带来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的困境。因而要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尽快形成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的支柱产业,大规模开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研发高新技术,通过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实施反梯度转移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1 反梯度推进的经济学解释
一般意义上,后起的工业国家其现代化总是先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发达地区,所以在空间组织上通常表现为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核心与边缘”的结构关系。在核心区与边缘区的经济技术水平,由高到低形成一定的水平梯度。当核心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到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阶段后,基于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便可能按梯次向边缘区转移某些产业和技术,客观上促进边缘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这就是梯度推进。然而市场经济下,梯度推进是立足于比较利益这个基点之上。我国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其市场和资源的转移和辐射必须依赖产业升级和技术换代的需要。而中部地区目前承接东部的大都是标准的技术和传统的产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和经济的差距几乎是无法缩小的. http://
所谓反梯度推进是指产业经济的流程改变从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流动的常规方向,由低梯度地区向高梯度区转移。实施反梯度推进的低梯度地区必须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效应。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某个产业或行业规模比较大时,新技术推广的速度更快,市场更完备,运行更有效率,基础设施更发达,更便利,这些因素都会从外部给企业的生产带来许多好处。其结果是同样数量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相对增加了,从而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规模经济效应。要实现外部规模经济,首先基础设施必须发达便利,从而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其次是市场要更完备,运行的更有效率。集中表现在信息更集中,生产设备供应更便捷,共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顺畅。同时外部规模经济必须要求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力度并拓展其传播的渠道.
2 实现中部崛起应选择反梯度推进战略
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安排。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差距,简单地依靠传统产业的一般发展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现代产业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部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程度相当高,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立足于传统农业、轻工业、服务业和低层次劳务经济基础上的增长,现代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还很低。这是一种落后的增长,并且累计循环的后果也直接导致了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1995-2005年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为13.8%,中部地区与之相比低了1.25个百分点,其GDP的绝对量差距也扩大了1.56个百分点;另外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http://
1995年中部地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5%和78%,到了2005年这两个比重便下降到52%和67%。由此可见,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的确是在明显拉大。靠单纯实施简单的梯度转移战略是无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往梯度转移战略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中部地区以相对于东部地区的某些优势如劳动、土地、原材料等,来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辐射。但是东部地区的产业对中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不是绝对的,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一般发生在产业成长的成熟期,这个时候的产品大多是标准产品和成熟技术,其技术和组织创新的空间已经很小,甚至某些产品是进入淘汰阶段的。同时东部地区相当多的核心技术是很难通过传统的梯度推进就可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中部地区实施传统的梯度推进战略,很难缩小同东部地区的差距,甚至还会加速扩大其差距。目前中部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外部条件,如果对这些优势产业和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借助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外溢性来构造竞争优势,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来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的发展.
3 中部地区反梯度的比较优势及其路径选择分析
中部地区反梯度推进战略必须把工业化过程同区域优势资源配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方可实现。必须紧紧抓住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实现经济结构的高度发展。中部六省的区位优势明显、综合资源优势突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和能源基地,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作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部地区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也比较雄厚。这些优势都使中部地区反梯度推进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时目前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好的外部经济效应,应该使其与自身的优势产业结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实施赶超发展,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向高梯度转移,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和工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梯次。这些都是中部地区经济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的变革和创新. http://
3.1 区位优势显著
中部地区处于我国腹地,承接东西,纵贯南北,兼有东西之长的较为优势的经济地理区位,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6省,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1%。人口接近4亿,占全国的28%;国内生产总值32102,占全国24%。中部六省边界相连,各省的经济状况、政策效用等呈现明显聚类特征,它们在东西南北的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是中国的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从建国初期开始,国家就非常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先后投资安排大量重点建设项目,对基础设施进行了长期的建设,使中部地区成为连通东西南北公路、铁路交通干线的重要枢纽。境内民航方便快捷,以武汉、郑州、长沙、太原、南昌、合肥为中心的民用机场开通了国内上百条航线,可直达全国各个主要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都具有天然的发展优势。中部地区便捷性优势的不断强化是中部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3.2 自然资源丰富
中部地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之间。由于地质因素的作用和自然地理的特征,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源是我国三个地带中最为丰富的地带。据原地矿部一位专家的评估,东中西三个地带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1∶2∶2。考虑到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及资源和资源型产品运输到消费地的成本等因素,以可能实现的价值计算,中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大约占全国的40%以上。这些资源中,煤炭、石油、铝、铁矿、铜、铅、锌等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煤炭资源质优量大,有色金属矿产品种多,储量大。与全国相比,中部六省重要或稀有矿产资源丰富度远优于东部,密度也高于西部,且资源配套程度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山西省的煤、煤层气、耐火黏土、铝土、铁矾土、铂;安徽的明矾;江西的铜、银、白云岩、滑石;河南的蓝石棉、蓝晶石、红柱石;湖北的金红石、石榴子石;湖南的钨、铋、独居石等均占有全国的较高份额. http://
中部六省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是30全国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已经形成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大批工业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ht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