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9|回复: 0

2018试论“中国梦”视域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08: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中国梦视域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论文代写 http://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结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经济结构存在深层次矛盾,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十分突出,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李克强在出任总理之前就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我国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1]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2]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实的经济力量,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维系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探寻新经济增长点。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转型、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经济力量。 思想汇报 http:///sixianghuibao/
  一、为中国梦夯实物质基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必然性
  近年来,中国崛起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可是,如果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严格地说,中国不是在崛起,而是在复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3]的确,历史上中国曾长期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据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2001)计算,公元元年到近代,中国GDP占世界GDP的份额一直在20%以上,到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高达32.9%,超过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4]。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侵略,内乱不止,中国人民遭受了一百多年的深重苦难,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不断下降,逐渐沦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从近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政治独立和民族解放。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走上通向繁荣富强的道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8年,中国GDP位居世界第10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GDP在2010年达到58783亿美元,超越日本(5458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5]。从竞争力角度来看,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在148个经济体中排第29位,虽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新兴经济体中表现最佳,领先南非(第53位)、巴西(第56位)、印度(第60位)和俄罗斯(第64位)[6]。逐渐加强的经济实力和全球竞争力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如何完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全面转型是未来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中国仅仅是刚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大但实力不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梦的物质基础还不够牢固,在经济结构、民生保障、收入分配、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领域问题突出。结构问题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全局性瓶颈,中国经济只有调整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解决。 作文 http:///zuowen/
  二、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政府的过度干预与贫富差距过大
  结构与总量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合理的结构是总量增长的基础,如果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势必受到抑制。在结构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刺激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在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经济刺激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保证经济增长,但强化结构扭曲,从长期看,不仅不能保证持续增长,反而会导致更深层次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在短期内抑制了经济下行,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使原本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固化。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生产和消费,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组成了最基本的经济结构。在供给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且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大。在需求方面,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消费与投资严重失衡。破解结构难题,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
  (一)供给结构不协调的根源是政府过度干预
  在供给方面,产业结构形成社会基本的供给结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多年效果不大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在检验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作用受到抑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产能过剩的行业无一例外都曾经是政府选定大力扶持和补贴的产业。我国多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是由政府主导,而现实中以政府为主体的调节方式往往难以奏效,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事先并不知道什么产业结构最优。弗兰克H奈特(1921)在论证利润的起源时指出:生产商品是为了满足欲望经济制度最为重要的特征,即生产是为市场的生产。[7]消费者的需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市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是生产者而非政府承担起预测消费者欲望的责任。在价格的指引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按照经济原则决定自己的行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是企业在利润驱动下自发改变资源在产业部门的分配,以不断地适应需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经济力量相互角逐,结果决定了哪些行业兴盛,哪些行业衰落,探索出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可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作用,通过市场自发形成,不是政府能够事先决定的。正如哈耶克(Hayek,1935)所言,一旦我们为了不同的目的竞争可利用的资源,经济问题就产生了。它产生的标志是必须考虑成本问题。[8]这正是计划经济在短期内能迅速完成一项目标,但在长期却表现糟糕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