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策
返回列表
查看:
282
|
回复:
0
2018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策
[复制链接]
2086423
2086423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08: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策
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对美日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而目前两大新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20%。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有挖掘空间 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不过中国经济也面临诸多困境,困境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虽然中国宏观经济存在企稳迹象,但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总需求的视角来看,需求增长较为疲软,尤其是投资增速下滑态势持续加重,民间投资与全国固定投资增速的喇叭口不断扩大。从产业的视角来看,工业仍处于深度的结构调整之中,尤其是制造业的运行情况依然欠佳。大宏观研究团队的测算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GDP潜在增速约为6.2个百分点。其二,决策层试图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结果导致了2015年的股市泡沫与股灾事件。其三,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凤凰涅槃,结果作为改革重点对象的房地产和钢铁反而涨价。其四,今年初打算实施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助推了房地产泡沫,货币政策定位只好回调至稳健偏紧的状态,因而无法协助财政政策共同发力稳增长。其五,积极财政政策向来是稳投资的有力举措,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却出现了民间投资增速断崖式下滑的局面。 事实上,过去十年政府部门一直试图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帮助经济摆脱困境。从短期、中期、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走出困境需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宏观调控是短期内帮助经济摆脱下行压力的关键举措,尤其是目前中国产出缺口仍然为负的情形下,更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调节功能。总体而言,应该通过加大宏观政策力度、注重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以及加快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转型等举措改善宏观调控的效果。 第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将政策组合由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使用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增长是有必要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产生显著挤出效应的背景下,更应加强流动性供给,从而减轻挤出效应。有鉴于此,货币政策应将定位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一方面,应该增加货币供给与信贷投放,将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至少提高到年初设定的目标值(13%),甚至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将其调整至目标值以上。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有必要考虑再次启动降息操作,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加强各种宏观调控工具之间的协调。客观地说,中国宏观调控政出多门、九龙治水,在政策协调方面做得不够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双宽松)可以为财政政策创造空间,为货币政策节省空间,增强政策可持续性,从而提高中国应对债务-通缩的能力。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以放松管制为核心的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才能真正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才能让货币政策走出衰退式泡沫的困境而发挥稳增长的应有作用。常规宏观政策与预期管理之间的协调,可以让宏观调控插上隐形的翅膀,更加有效地促进投资与消费。 第三,加快宏观经济政策框架转型。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存在三方面明显的缺陷,导致其调控效率不高。一是,由于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的关系始终未得到真正地厘清,以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宏观调控目标过于宽泛,使得公众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三是,货币政策处于从属地位,弱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能力。 因此,未来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宏观经济政策转型:厘清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的界限,明确宏观调控的定位是逆向调节经济的短期波动;大幅简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重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重稳定;构建以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新政策框架,弱化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职能,大幅弱化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
有效提升民间投资 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压力来源于投资增速的显著放缓。投资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在于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62%的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因此,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扭转民间投资增速的快速下滑态势,是实现稳增长任务的关键。 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抑制背景下,民营企业始终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导致投资积极性持续下降。《2015年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66%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比2014年进一步提高了6个百分点。 市场准入限制导致民间资本可涉足的领域受限,尤其是难以进入拥有较高回报率的金融、医疗、养老等第三产业。这突出表现为在1月-6月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到2.8%的背景下,第三产业的民间投资增速更是仅有1.6%。 由于第二产业的民间投资占整体第二产业投资规模的比重高达78%,当前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更多是制约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空间。 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下,民营企业纷纷前往海外投资,投资出现内冷外热的现象。 市场对未来中国经济的信心不足,导致投资意愿减弱。其中,前两个方面是民间投资下滑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升民间投资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尤其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目前中国已经取消了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但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并没有真正完成。银行业的垄断结构使得利率仍处于政府人为管制之下,对国企与地方政府部门的信贷配给现象也依然存在。 因此,未来应着力提高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适当降低民营资本发起和参与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的门槛,从而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