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9|回复: 0

2018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和发展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2: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产生原因;不同模式;发展趋势
; 论文摘要:传统上,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比较着重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机构的差异。依此,把公司治理模式分为以为中心的英美模式、以为中心的日德模式和以家族经营为中心的家族监控模式。公司治理模式会在保持特殊性的前提下实现某些方面的趋同,公司治理的核心在所有模式中是一样的,即有权治理公司的人之间的监督和制衡。;
  
  公司利益的实现通常表现为资产增值,规模扩大,信誉度的提升等。公司利益实现将带来股东及与公司利益相关的主体利益的实现。本文所讨论的公司治理是实现公司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是“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人员三者组成的具有制衡关系的组织结构”(吴敬琏,1994),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表现为有权治理公司的人与人之间的监督与制衡,以保证公司利益的实现。
  
  一、公司治理产生的原因
  公司治理并不是随着公司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有独立的发展过程。
  (一)公司规模扩大,公司治理开始萌芽
  早期的公司规模很小。股东人数不多。几乎全体股东都参与到公司事务的管理决策中,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资合性特征增强,股东人数急剧增多,无法继续通过简单商议的形式和基于互相信任管理公司。因此,股东大会应运而生,它使得各主体参与公司事务,又协调各方意见并达成一致,保持公司良好运转。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保持公司运营,使公司治理初露端倪。
  (二)追求经营效率的提高,带动公司治理初步发展
  由股东大会来管理公司耗费大量的管理,而且是低效的。因此,由能力较强的股东组成董事会管理公司,不仅高效,而且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董事拥有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与其他股东在整体利益上保持一致,却又存在分歧。同时,公司中担任董事的往往是持股份额较高的股东,他们极易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牺牲小股东利益的决策。因此,公司治理不再仅限于股东大会内部利益的平衡,开始发展为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制衡。
  (三)公司间竞争加剧,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形成
  公司为适应竞争的挑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经营管理的质量要求迅速提高,职业经理人作为专业管理人被引入公司,管理开始走向专业化。他们的薪酬通常是固定的,不与经营状况挂钩,这使得高级管理人与公司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决定了他们成为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之外的又一利益主体。因此,监督高管人员忠实勤勉的管理公司,而不背离委托人的利益,被纳入公司治理的范畴之中。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同模式
  传统上,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比较着重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机构的差异。依此,把公司治理模式分为以市场为中心的英美模式、以银行为中心的日德模式和以家族经营为中心的家族监控模式。
  (一)英美模式及其特点
  英美模式以外部监控为主要特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主要依赖外部人和市场体系对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监控。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由外部董事和内部董事组成。是公司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机构。公司不设监事会,在董事会中设外来董事,或由外来董事组成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董事会聘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对董事会负责。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 股权高度分散,导致“强管理者,弱所有者x模式。美国资本市场发达,公司中存在数量庞大的小股东。单个小股东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投资收益,他们缺乏参与公司事务的热情,也很难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当公司不能满足其预期利益时,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退出公司。公司的大股东信赖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和市场,对公司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越来越多股东将投票权委托给公司经理,使公司经理掌握较大权力,而股东则进一步丧失对公司的控制。经理权力的膨胀导致“强管理者,弱所有者”模式形成。
  2 不设监事会,董事会履行监督职责。美国公司法沿袭了英国合资股份公司的传统,起初就没有设监事制度。由董事会履行监督职能。美国董事会由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组成,以外部董事为主,在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独立董事通常不任公司的其他职务,有一定的经营经验或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并且拥有投票权,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实行监督。但实践中,其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公司并购市场和证券市场体系形成外部制约体系。美国模式虽然经历了安然、世界通讯公司等事件的冲击,但依然保持较高的治理效率,是依赖于其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公司并购市场和证券市场体系对管理者的有利约束。美国模式中的监督属于“事后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存在很多弱点,导致产权交易市场也很发达,通过产权变动达到控制权转移形成外部制约机制。其基本路径是:公司绩效低——股东抛售股票——公司重组并购——新经理层掌管公司。
  (二)德日模式及其特点
  1 法人持股。法人之间的交叉持股是德日模式的主要特点。日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