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5|回复: 0

2018浅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职 培养模式  职业
  论文摘要: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以为主导;在教学设计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在课程模式上,采用结合;在师资建设上,努力建设“双师型”队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在实现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它回答了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并规定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的方向,同时也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构建的特定的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与素质结构、教学装备、评估与反馈等因素组成的一个方程,是一个教育的系统工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明确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而培养同一类型的人才,其培养模式不是惟一的,而是可变和多样的;但对于某种类型的教育模式,为实现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其风格或特征必然有较为稳定的基本范型。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教育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培养目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适应性。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有关方面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实训环节、考核评价、教师培训等一系列环节入手,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并整体优化,达到最佳效果。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主导
  专业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作为的一种类型和自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专业设置方面,与地区的市场需求、职业岗位要求具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专业方向也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要方面,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陕西省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采用“交叉复合、分合有序”的方法,实行多专业方向,大类化、市场化、个性化教学,以扩大毕业生就业适应面。
  制造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将逐渐成为陕西“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相关行业的人才将成为人才需求的重点,根据此趋势,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一是新增现代服务业的空中乘务专业;二是把一些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逐步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如在原与策划专业中增设机电产品营销、营销方向;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增加物流连锁、市场营销连锁方向;在电算化专业中开设方向和税务方向;在管理专业中增设导游方向和酒店营销方向。并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每年调整一次专业设置方向,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