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回复: 0

2018关于湖北外资密集区建设新探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2: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外资密集区; 产业集群; 体制创新
  论文摘要:当前湖北省外资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湖北省将在“十一五”期间以武汉市内五大重点园区为基础建立外资密集区。在湖北省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当前建设外资密集拟建区的工作应重点集中在对现有园区内的产业集群和整个密集区的管理体制创新上。
  
  一、 湖北外资密集区建设面临的新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入世六年来的磨合与调整,湖北省的外资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改革和开放以来的新的开放环境。这一新开放环境表现为: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收国际直接最多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外资涌进中国;第二,国际上出现了新一轮的国际资本流动和购并浪潮,这股浪潮在中国境内迅速扩散,面对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第三,入世以来,我国正稳步调整外资政策,其目标是逐步形成内外资待遇平等、竞争公平,地区获得和享受优惠政策的空间将逐步缩小;第四,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出现,全国各经济开发区之间正展开着日益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第五,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这必将促使各地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外资政策;第六,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变了湖北省和武汉市原本持有的政策预期,很大程度上定格了湖北省未来吸引外资的政策走向和路径选择。
  
  二、 湖北外资密集区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 外资密集拟建区内已经具有形成外资聚集的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额中占有的比重一直稳步提升,其中湖北是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及上升幅度最大的省份。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额从1990年的0.3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21.85亿美元,在中部六省中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就湖北省内而言,外资密集拟建区已经成为湖北省外资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武汉市是湖北省利用外资最为集中的地区,而外资密集拟建区又是武汉市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根据《建立“武汉外资密集区”战略规划方案》中的数据,截至2005年底,外资密集拟建区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39家,外资95.1亿美元,占武汉市总额的89.2%。其中,外资密集拟建区的核心区累计有1134家外商投资企业入驻,每平方公里实际利用外资额已达1700万美元,为外资密集区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外资基础。
  (二) 外资密集拟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有利于外资的进一步聚集
  在湖北武汉市内已经形成了一部分产业聚集,为建设外资密集区提供了基础。外资密集拟建区内有四大园区均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各区内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对外资有强大的吸引力。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由于汽车制造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多,从而带动众多相关的其他外资企业进入,汽车制造业的规模经济特征产生强大的连带效应使区内FDI快速增加和聚集,中间产品在企业间的得到降低,更多的外资企业因此进入区内,吸引外资效果显著。目前,除在筹建中的武汉化工新城外,其他园区均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区内外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三) 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外资密集拟建区的建设提供了硬件基础
  1. 便捷的运输条件。武汉地处我国中心位置,是全国各大交通要道的必经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交通优势。在先天优势的基础上,武汉又大力兴建了大批交通运输设施,使武汉成为了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2005年武汉交通部门各种运输方式货运能力已达19611.7万吨,年客运能力达1.5亿人次。
  2. 日益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武汉电信建设了武汉政务宽带网络服务平台和宽带交互中心;建设了“商务领航”信息化服务平台,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展了光纤到户试点工程,使武汉成为全国首个光纤到户商用试点城市。另外武汉市还拥有专业信息网络体系,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完备的邮电设施及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服务设施将为密集区内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和通讯服务。
  (四) 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资源为外资向外资密集拟建区内聚集提供了智力支持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科技和中心,综合科研教育实力居全国第三。武汉市内建有52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2.4万名;且已建成各类研发中心和基地近200个。各高校还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不断探索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新途径,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转让给了武汉市内的企业。在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下,外资企业进入武汉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 湖北外资密集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 加速密集区内产业聚集
  一个地区通过产业聚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对外资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武汉市内已经拥有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现阶段引进外资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拟建区内的产业聚集建设。
  1. 扶持重点企业,增强园区特色。要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内需要有优秀的龙头企业和知名的品牌,以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品质提高地区产业的知名度,带动园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吸引新的资金和企业加入,并进一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上海浦东新区等发展较为成熟的园区相比,武汉市各园区重点企业的影响力还不够,其示范带动效应有限,区内缺乏在国内数一数二的企业,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要推动重点企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要注重产品自主品牌的创立。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提高园区内重点产业的聚集度,就要努力创建属于湖北的地区品牌。
  2. 引进优质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要促进区域内聚集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要有完备的产业链,具备相应生产能力和拥有优质产品的上下游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选择优质的上下游企业进入拟建区。引进企业时应该要注意优先引进各个园区内产业链中最薄弱或者最紧缺的环节上的企业。另外对于可以实现产业资源整合的企业可以予以优先考虑,因为这一类企业可以使拟建区内各大园区在上相互邻近的优势得到发挥,让整个拟建区在生产和交易环节中成为一个有机的大市场。
  3. 规范服务机构,完善产业服务体系。首先要规范拟建区内现有服务机构的运作方式,对相关机构和企业实行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机制。对现有的服务机构,应根据企业服务要求的多少来调节服务机构和部门的设置;将连带性较强的部门进行整合,以此提高服务机构的办事效率。其次就是要建立风险投资体制。政府应该在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综合评价体系和法规体系的条件下,鼓励在区内成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和各类规范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投体制,在推动融资市场化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规范整个投融资体系,从而起到将重点资金引向重点产业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的作用。
  4. 增加人才吸引政策,鼓励产学研结合。武汉虽然拥有人才创造和培养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改善高素质人才的福利和生活环境,鼓励企业树立创新和风险意识,为员工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工作环境,提高对人才的整体吸引力。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各产业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产学研的结合应该以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主导,高校的教学为基础,培养企业管理和应用型人才以及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部门需要的研究人员。科研单位根据产业特性以及市场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
  5. 加强拟建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接能力。对密集区内的基础设施需要从严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区内信息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并根据各大园区产业的特点,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应该针对拟建区外商较多的情况,加强区内或邻近地区符合外商生活习惯的居住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提升综合承接能力。在基础建设的资金筹集上,除了政府出资外,还应该引入市场化机制,依靠社会资金,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 创新外资密集区的管理体制
  1. 建立政府主导,政企校联合的管理体制。国内外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涉及到的管理主体包括三类: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其中自然发展形成的高新技术园区大多采用企业或者大学自主管理的形式,而由政府规划和主导形成的开发区则是政府管理为主。建设湖北外资密集区是在湖北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湖北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手段之一,因此在其管理体制中政府应该占有主导地位,整个区域内的管理和发展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完成。但是相对于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开发区来说,湖北省外资密集拟建区内各大园区都还只是处于开发区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的管理经验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企业以及区内的高校和政府联合起来进行管理,提高操作的灵活度和效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