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回复: 0

2018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1: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义大国。谋求发展,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我们认为,借鉴现有各种经济发展理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较系统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需要一门中国经济发展学。
;
一、发展的发展需要中国经济发展学
;
;(一)建立中国经济发展学符合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国别化趋势
  建立中国经济发展学,并不是要创立一门独立于一般经济发展理论之外的特殊学科。本文所说的中国经济发展学,属于发展经济学中的“个案”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逐渐形成。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探寻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原因,研究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探索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这门学科之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能让人满意。在经济发展理论研究方面首先起步并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的西方经济学界,发展经济学在经历了50至60年代兴旺发达的情景之后,不仅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走向成熟,反而出现了停滞的趋势,甚至面临着所谓生存危机。这种情况暴露出西方发展经济学所存在的一些严重缺陷。
  有一种意见认为,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之所以存在着欠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学者只能从外部来观察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这种看法虽不无道理,但也不应一概而论。实际上,西方的一些发展经济学家,或有在发展中国家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或长期专注于某些国家的研究,对某些不发达地区的现实和,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们的一些理论模式,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经验事实作为支撑的。我们认为,西方发展经济学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是由于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理论模式,只是从相对狭窄的区域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而他们往往从这种理论模式出发,去建立一套旨在说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般理论。这种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运用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致表现为这种理论解决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显得无用或用处不大。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既有某些共同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各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和特征的某些相似性,意味着一般经济发展理论的存在。以国情特殊而否定一般发展理论的存在是不妥的。但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极不相同,其历史起点,历史传统、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经济体制、制度、环境、资源条件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对个别的各种类型的发展中国家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的情况下,是很难建立起能反映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理论的。半个世纪以来,尽管许多发展经济学家企图找到适合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理论,但这些理论都无法概括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事实表明,迄今为止,建立一般经济发展理论的目标,仍有待于今后的努力与成功。恩格斯在1877年写《反杜林论》中的政治经济学部分时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且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末,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出任何东西。因此,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①]恩格斯的这个观点,对发展经济学也是适用的,只是范围限于发展中国家罢了。
  发展经济学的命运取决于其社会功用。在建立一般理论模式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有必要就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两大类发展中大国开展研究,给发展经济学奠定扎实的基础与增添新的活力。80年代以来,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最新走势之一,是从一般理论研究转向“类型学”研究,即从普遍规律的探讨,转而注重对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作分组或国别的研究。在此方面,西方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库滋涅茨、钱纳里、拉尼斯、克鲁格、石川滋等,已作了不少工作。不过,从总体上说,这种分类或国别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这突出地表现在:在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两大类发展中国家中,他们只研究了一类即前者,而将另一类即后者舍弃在视野之外;在后一类中,又对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即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不甚了解。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由着力于建立一般发展模式转为着力于国别或类型研究,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积极趋势,也是发展经济学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经济发展学,理当成为这种国别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担心注重国别研究会使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归于比较经济研究的范畴而逐渐走向消亡。在我们看来,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发展中国家都处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国别研究和相互之间的比较,不仅没有改变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能使我们从中抽象出共同的规律和各种特殊的理论模式,这正是一般经济发展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二)发展的与丰富有赖于中国经济发展学的建立
  建立中国经济发展学,还能通过中国的经济事实,检验各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得失,使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发展经济学中的理论成果,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按照一般的看法,发展经济学中存在着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激进主义三种分析思路。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过程及其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表明,持结构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作了较为深刻的概括和描述(如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经济生活中的非均衡状态,体系不完全等),但他们的理论模式和政策建议,却存在着过于强调依靠计划化、国有化、资本积累和进口替代以开展化建设,而忽视市场机制、进步、资本和对外贸易的作用的严重缺陷。持新古典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把价格机制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赞赏自由竞争而批评垄断控制,主张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作用应限制在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方面。从中国改革前后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持这种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在这些问题上的一些论述是较为深刻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不少启发作用。但是,这些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和组织制度上的特殊性却重视不够,没有注意到发展中国家的体制和环境往往导致“市场失效”。他们虽提出应使市场经济完善起来,但对影响这一问题的经济制度和产权关系,又缺乏分析和论证。这样,他们以市场机制的作用等问题的论述,往往有脱离实际之嫌。另外,持新古典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视为渐进的、和谐的过程,这一点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也相距较远。持激进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强调穷国和富国之间的不平等地位和利害冲突,提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支配—依附”关系。这些发展经济学家的思想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他们对制约经济发展的国内因素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问题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材料,对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长处和短处同样能给予很好的说明。总之,用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对各种经济发展理论进行检验,有助于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