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312
|
回复:
0
2018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发展
[复制链接]
1268444
1268444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3 1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现在企业发展有很多战略,有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要应对。但是是有波动的,会发生波动,波动会带来风险。中国企业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具有自己的动态,怎么应对一次次的经济波动。市场经济本身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有宏观?为什么需要有宏观经济政府?有人讨厌中国政府宏观经济,为什么一天调来调去?都是有道理的。我们的企业怎么在经济市场的波动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在高峰和低谷、在高涨和萧条的过程中使自己生存、发展,特别中小企业。
市场经济本身是市场经济还是不是市场经济,反正这个社会充满了利益冲突。世界有很多利益,我们的社会还有其他很多利益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因此我想讲的问题除了讲企业的利益在什么地方,可能着重讲的是别人还有利益,讲讲社会的利益,讲讲利益的均衡。宏观经济涉及的问题不是一个、几个企业的问题,而是众多企业的问题,不是一个企业界的问题,而是还有其他利益集团的问题。经济学者可能做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当着企业的面讲政府的利益,当着消费者的时候讲生产者的利益,当着生产者讲消费者的利益。张扬张扬别人的利益,使我们了解社会还有一定的需要,还需要均衡,这样可以使我们看问题更全面一些。
下面分几个问题讲讲宏观经济和企业发展当中的问题。
经济过热与否在于总供求关系是否平衡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宏观经济波动,1997、1998年经济萧条,通货紧缩,那是前一轮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结果。到了97、98年以后经济逐步回升,一直到2000、2001年经济回升。2003开始出现经济过热的趋势,2004年最开始的时候,去年年初的时候经济到了比较热的时候,这次也不是特别热,用人体42度作为发高烧讲,2004年初到了39度,2003年开始讨论宏观经济过热的趋势,2004年最初已经到了相当过热的程度。然后政府开始采取宏观调控的政策,现在经济逐步开始平稳下来,增长速度逐步平稳了。这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我不再去着重分析去年经历的辩论的问题,包括是什么引起的过热、过热的表现是什么、怎么判断过热,我们不详细讨论这些问题。但是还是要讲几个问题,几个有关经济是否过热、有关经济波动的现象、问题分析。
过热不过热不在于实际经济水平高低,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本身是多高、多低。美国经济5%已经过热了,8%并不热,7%还要通货紧缩,问题不在这里。问题不在绝对水平的高低,而在于总供求关系是否平衡。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各种因素,刚刚发展,基数比较低,体制在进步,劳动力低等等,我们的储蓄率比较高,每年40%的储蓄率,美国大概百分之十几,按照全社会来算百分之十几我们百分之四十几,因此我们的增长速度会高,整个增长速度会高一点。
现在可持续增长速度、可持续不过热也不过冷的增长速度也许是8%—9%.但是问题不在于实际增长速度高低,判断经济过热不过热由一系列的现象来判断,特别是供求关系是否平衡来判断。2003年以后发生的这些情况,首先看到是供求关系失衡以后的各种表现。首先的表现就是所有原投资品的供给开始紧张,价值开始上涨,而且这次不是中国的价格上涨,而是全世界的价格在上涨。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大了,中国的需求量大了,要想经济增长不仅仅用自己的资源,要用全世界的资源。中国仅仅靠自己的资源不可能实现增长,就像日本如果仅仅靠日本自己的资源不可能实现增长,中国要想增长一定要利用全世界的资源,这次我们已经在朝这个方面发展。然后一系列的基础产品都开始出现短缺,2003年大家还在辩论是不是热,2003年全国24个省停电,2004全国26个省停电,福建省有的一星期停5天电,浙江停4天,江苏停3天,广东停2天,很多地方停到了老百姓的家里,大热天不能开冰箱开空调。有人说这是电的问题,如果电供应足够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短缺的问题,过去政策出现了错误,这个可以讨论。我们可以假设电过去几年的增长是正常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到了2003、2004年电力生产水平构成了总供给能力的组成部分。社会的总供给结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结构,现在的生产能力就是构成了整个生活能力的一个瓶颈也好,制约条件也好,就是现在总供给的一个内容,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出现电力短缺,为什么前两年没有生产电,为什么没有扩大电力生产能力,因为上一轮的经济过热导致电力生产能力过热,前些年出现了电力生产过剩,因此导致决策是少建电厂,不管怎么样,反正到了2003、2004年电力供给是这样的,我们的用电需求突然膨胀,结果导致了供求失衡,这是总供求失衡的一个表现。
有人说电力失衡,假如没有电就没有失衡,我们假设一下。假如中国的沿海地区都开足马力生产,下一个大的瓶颈是什么?下一个大的瓶颈就是各种原材料的紧张会更加剧烈,现在已经剧烈了,以后会更加剧烈,比如钢铁、铁矿。!这就是供求关系失衡的结果,当然不都是中国的问题,但是有中国经济过热的因素。
这是供求关系,所谓经济过热的第一个表现,其中还有一些价格的表现。所有东西既然出现短缺,价值就开始上涨,原材料价格高涨有问题,我们现在仍然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是总供求关系失衡的基本的表现,我们要从这些表现上来看经济是否均衡,是否出现过热或者是否出去过冷。过冷是什么意思?过冷就是生产能力过剩,过热是生产能力不足,出现萧条危机。
经济失衡表现为供求关系缺口自我扩大
一旦经济出现失衡,就会出现波动,失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供求关系的缺口会自我扩大,会产生动态的恶性循环。不仅是静态的供求关系出现差口这个现象,而且这个差额本身会导致动态的进一步变化。什么变化?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的趋势,一旦出现需求大于供给这种经济过热的局势,需求就会进一步自动的膨胀,价格就会进一步上涨,投资就会进一步的扩大。就会向通货膨胀方向进一步恶性循环,什么道理?一旦出现短缺,价格开始上涨,价格上涨利润开始上涨,利润开始上涨,诸位企业家的投资开始上涨,投资进一步上涨,投资一旦进一步上涨,总需求就进一步扩大,需求进一步扩大,价格进一步上涨,需求进一步扩大。再加上人们的心里买涨不买跌,一旦这种趋势形成就会恶性膨胀,一旦反过来,一旦经济出现过剩,出现失业,出现通货紧缩,从动态的角度看,也会恶性循环,越来越往低走。一旦出现价格下跌,越下跌,投资者的利润越下跌,利润越下跌,大家越不投资,越觉得存在过剩生产能力,越存在过剩生产能力越不投资,越不投资需求越紧缩,需求越紧缩,价格越下降,利润越降低,投资越下降,需求越不足,就越是出现通货紧缩,这是前些年遇到的情况。这就是所有经济失衡之后不仅仅是静态的现象,后面是一个动态的结果,它会恶性循环。当然后面要讲宏观政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打断这个恶性循环,不让他再进一步扩大下去。
这是经济失衡之后产生的第二种结果,第一种是静态失衡,第二种是动态失衡,会恶性发展。
防止经济过热要从冷的时候的开始着手
经济过热或过冷,最终会走到极限,走到极限之后就会出现一系列其他的后果。经济过热的最终后果就是产生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因为前面大家投资,利润好、价格高,于是大家往里投。而且价格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是现在讨论原材料价格什么时候能下降,什么时候能平稳,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讨论的背景就是一旦供求关系形成,它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存在着供求的缺口。因为生产能力、供给能力不是在很短时间内能够调整的。你可以在现有的生产能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