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有效供给理论的现实性
返回列表
查看:
227
|
回复:
0
2018有效供给理论的现实性
[复制链接]
1357564
1357564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3 1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以“景气度”为轴心引伸出了凯因斯主义与有效供给论的根本差别。指出有效供给是体自生能力的内在要求,而凯因斯主义并非经济自主行为所应有的内容,只是由于各经济体在一定市场景气度下无法生存,才通过政府扩张政策,人为抬高市场景气度,让它们得以生存。但如果各经济体的自生能力强,能够在较低市场景气度下生存发展,就不需要政府扩张政策的刺激作用,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
关键词:市场景气度,有效供给,凯因斯主义
一
市场经济,一直处于左右之争。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代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右;主张消灭市场经济,代之以不讲商品与市场的计划经济,是左。平常的经济政策,主张积极财政货币政策,或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人们经常争论的基本问题,它也反映了经济取向的左右之争。
这种争论系于一个因素,称为“市场景气度”。如市场景气度高则市场购销兴旺,企业产销两旺,高涨;但又潜存着经济过热风险。如市场景气度低则市场购销疲软,企业产能过剩,产品销售不顺而使公司陷于困境;此时,人们要求政府刺激经济使市场景气度回升。
因此,市场景气度高低是企业存活发展的与基本条件。市场景气度是一个宏观因素,它不被单个企业经营状况所左右(虽然市场景气度也不过是所有微观因素集中汇合的结果),只能顺从于它。在一定市场景气度下,有些企业可以生存,但有些不能生存。比如市场景气度为5时,50%企业能生存,50%企业不能生存。如市场景气度下降到4,只有40%企业能生存,有60%企业不能生存。
这就产生问题。如市场景气度下降太大使许多企业难以生存,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将市场景气度抬高,使市场状况适于更多企业生存。这即是凯因斯主义的实质,它主张通过政府财政货币扩张拉动市场需求,使市场景气度上升。但如果每个企业都患上“市场景气依赖症”,政府拉动市场需求的力量就要加大,政府就会耗费更多的财政资源,损耗更大的元气。最终,政府背负越来越重的财政赤字负担。财政赤字又诱发货币过量发行,造成通货膨胀。相反,如果每个企业都可在较低市场景气度下生存,就不需动用政府之力拉高市场景气度。由此可知主张政府财政货币扩张的凯因斯主义的实质:它其实并非经济自主行为所应有的内容,只是由于各经济体在一定市场景气度下无法生存,才人为抬高市场景气度,让它们得以生存。各个经济体经济自主行为所应有的内容是:自生能力。所谓自生能力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在更宽市场景气变动程度下生存的能力,即既可在较高市场景气度下生存,也可在较低景气度下生存。如果每个企业都能这样,在较低景气度下生存,就不需损耗政府财政资源去拉动需求,从而抬高市场景气度。当然,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在较低景气度下生存,市场景气度就会因此上升,使每个企业生存发展得更好。市场景气度能自主回升,就不需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人为拉动了。
二
企业自生能力就是企业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的能力。如果企业能做到有效供给,就可在一定市场景气度下生存;不能提供有效供给的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因此,有效供给是一个自主经济体所应具有的内容;通过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而获得生存发展,这是任何一个企业自主发展所必须。有效供给能够创造相应的需求,为什么?因为供给是有效的,是根据市场的潜在需求而制订的供给策略的结果。这种需求是内在的需求,而不是通过某种外在力量拉动起来的需求。政府财政货币扩张所实现的需求,就是一种外在力量所拉动起来的外在需求。前面说了,如果企业自生能力不强,有效供给能力不强,就不能开发潜在的内在需求,就需要外在需求的拉动。可见,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自主活力,而不是一味通过外在需求的拉动,去迎合自生能力不强的企业。政府宏观调控的初衷是对过热的经济进行调控,这种过热经济往往是政府财政货币扩张所形成的结果。因此,政府宏观调控,实质上是将企业导向具有自生能力的方向,而杜绝其对政府扩张政策的过分依赖,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讲有效供给创造需求,会使人想起马克思曾批判过的萨伊“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理论。马克思的批判没有错,但这里强调的是供给有效性,强调“有效供给”,而不是所有供给。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两方面;有效供给意味着获得需求的供给;有效需求则首先意味着“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种需求正好从有效供给中获得,因为每个人的实际需求能力,都作为生产劳动者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后所获收入的购买力体现。但是,强调有效供给与强调有效需求仍具有不同意义。因为强调有效供给即强调生产企业的有效供给能力,强调它的自生能力,它的活力与竞争力。而强调有效需求则强调企业的外部需求环境状况,而这就有可能忽视对企业自身活力的重视。体制改革,实质是要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但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增强到理想程度的,在这过程中,还需政府创造更好外部环境,即创造更好市场景气度,让企业在渐渐独立生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有效供给的内容有两方面,即产品的品种品质与产品的价格。所有供给如是有效供给,都会归结为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综合。比如开发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改进旧产品的性能品质,即是有效供给的表现。另外,我们将产品成本价格降低,也是有效供给的表现,因为价格下降可促进需求。好产品但价格太高,也会发生“过剩”,反之,坏产品但价格低,同样会发生过剩,这都是没有需求的表现,也是无效供给的表现。比如,有效治疗爱滋病的物是好东西,许多人很想要,但如果价格太贵就无人能购买得起。这样,产品的使用价值虽然很高,但仍不算作有效供给。许多伪劣商品虽然价格便宜,但品质很差,甚至对人有害,这也不算有效供给。
有学者列举有效供给多方面内容,如胡培兆教授新著《有效供给论》就列举九种供给活动与行为:1.广告供给;2.推销供给;3.招徕供给;4.价格供给;5.产品供给;6.售后供给;7.信誉供给;8.安全供给;9.就业供给。;不难看出,这都是围绕产品品种品质与价格两方面的供给活动。广告的基础是产品在品种品质或价格上有优势,否则广告就名不附实。同样,推销、招徕、价格、产品、售后服务、信誉、安全等,无不与产品品种品质及价格两方面直接相关并构成它们之成立的基础。就业供给也是产品供给的一个方面,因为就业的有效供给实际上是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劳动力作为商品一方面要做到“品种品质”好,另一方面也要做到成本价格(工资)低,这样才保证劳动力具有更大的就业机会。
显然,这两方面有效供给可以并且必须内在地结合起来,即供给产品既好又廉价,即人们平常说的“价廉物美”。可能人们认为,商品既要好,又要价廉,那是不可能的,品质好的商品价格肯定贵。情况确实如此,因为品质好的东西需要耗费的物力更大,它自然包含更大成本价格。但人类科技的作用,在于以低廉代价制造尽可能好的物品。比如,通过人类科技发展进步,可以更低廉成本制造出更好的汽车、电脑等几乎所有产品。这正是人类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进步的根本原因。
有效供给创造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产生了这样的“产品循环”:
产品创制---产品价格下降并普及化---产品价格下降至最低并被资本所抛弃---新产品创制...
我们看到,有效供给首先是对一种新产品的创制,比如研制生产新型彩电。在新产品刚上市时价格往往很贵,昂贵价格抑制市场销量。于是企业必须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办法,使价格降下来,从而促进销售与普及。最后,生产技术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