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4|回复: 0

2018“破垄”、民权和宏观调控机制创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民生、民族、民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和谐社会”、“法制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继提出,但是在我们的文件中、报告里,却缺少了一个命题--“公民社会”。在中国,宏观调控是常态,但宏观调控机制亟待创新。这是改革的一大问题。怎么推进?作者提出了四个想法:适应中国已经变化的经济结构,来推进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创新;适应参与全球化格局,进行宏观调控机制创新;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内容,进行宏观调控机制创新;围绕宏观调控过程中的权力配置和协调问题进行机制创新。
关键词: 宏观调控,机制创新,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全球化格局,权力配置
  一、从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格局来分析,迫切需要在2008年加快垄断性行业的改革
  
  今年1月13日下午5点钟,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冷静同学在芜湖火车站被挤下站台,遭火车轧死。我搜集并分析了事件的相关资料,引起我很多思考。谁之过?车站当然有责任,如售票过量、放弃检票、秩序混乱等等,但这些仅体现直接层面的东西。这个事件折射了国家经济体制和国家市场准入中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反映国家在垄断领域改革的严重滞后。
  
  对于国内铁路建设,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铁路运输业国家预算内投资,近年每年只有500-600亿元左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社会资本进入却非常有限。尽管这几年迫于资金压力,铁路投融资体制看起来有所松动,但因涉及传统利益格局的调整而遇到重重阻力,民营资本在政策环境总体上仍然处于“亚国民待遇”状态,市场准入中的“玻璃门”现象严重。因此,尽管中国存在大量的“流动性过剩”,尽管想进入的民营资金量很多,但目前除了广深公司、大连铁龙和大秦铁路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外,只有广东三茂铁路、浙江金温和衢常铁路以及石太客运专线等有限几条有民营资本参股的铁路。在总投资中,国有控股占97.5% ,集体、私人等民间资本不到2.5%。
  
  正是由于铁路部门处于垄断状态,社会资本进入不畅,与高速公路相比,铁路建设相当缓慢,每年新增营业里程只有1000多公里(2003年增1100公里,2004年增1400公里,2005年增1000公里,2006年增1700公里),导致运力非常紧张,矛盾很尖锐。
  
  同时,由于垄断的存在,铁路部门经营上官商作风严重。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出事的芜湖火车站的钟表,半年前指针指到5点,半年来,再没有人去动这个表,恰好在1月13日下午5点出了这次车祸。半年没人去动这个表,这不是投资问题,是工作作风问题。这是否说明更深的体制性问题?
  
  今年,垄断行业改革迫切需要推进。主要从四个方面看:
  
  第一,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盘点一下,30年改革的“短板”在哪里?首先在垄断性行业。从弥补“短板”、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需要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在这个问题上,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运作。以铁路体制为例,近年来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叫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字面看来也有改革的字眼,但实际上主体不明,很容易走偏方向。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在原铁路体制“笼子”里所谓融资,还是打破“笼子”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多元投资?前者“普天之下,莫非国铁”,所谓“融资”不过是拾遗补缺而已,还是没有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应该着眼于打破“笼子”,把“国铁”也当作其中一个投资主体来看待。
  
  第二,从兑现“入世”承诺和参与全球化的角度看,也需要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中国入世对部分行业(如电信、民航、铁路等)开放是有承诺的,下一步参与全球化过程,面临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挑战,这种挑战,将“倒逼”垄断性行业改革。
  
  第三,随着政府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垄断业行业改革也要推进。特别是从分配公正和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讲,要缩小垄断业行业(如石油石化、电力、烟草)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第四,今年8月1日起国家《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该法设专章针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管,也逼着要把垄断业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