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6|回复: 0

20181995-2030年世界经济发展长波上升期得到新证据支持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学者2006年4月2日在此间预测,从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来说,至少到二0三0年之前,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保持在百分之七点二以上是十分现实的。这意味着直到二0三0年的今后二十五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处在一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持续高速增长的中间阶段。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和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宪春、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领衔的课题组,今天发布《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二00六——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增长》。该报告称,中国目前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意味着经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高速增长期[1]。这一结论为世界经济长波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1.五次世界经济长波50年周期
经济波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周期约为50年的经济长波是世界经济领域里的一种有规律的现象。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柳剑平、肖德、程崇祯、彭斯达、陈汉林、孙铭;执笔:肖光恩、周先平)在《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一文中阐述了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发展过程。
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把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为20和30年。尽管此后长波理论各学派对经济长波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但从18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四次经济长波中我们可以发现历次经济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795至1825年。在此次上升期中,发端于英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基础技术创新,推动了纺织和运输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纺织业增长最快,成为当时最为成熟的产业。由于生产力变革首先发生于英国,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并迅速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
第二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出现在1850至1873年。冶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当时的英国率先进入钢铁时代,钢铁制造业的比重大幅攀升,成为推动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产业现代化运动在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在这次上升期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其经济实力接近并超过英国,世界经济重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电气、汽车制造等技术的创新不仅使电气、汽车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工业化国家产业的升级,并最终把汽车工业培育成当时的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垄断财团成为当时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垄断财团的出现标志西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美国最早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技术和产业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转移,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进入资本主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时期。
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来源于更多的领域,电子计算机、生物、航天和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向“高、精、尖”和“轻、小、薄”方向发展。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相继进入国家垄断时,世界经济重心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走上经济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同时,根据此次经济长波上升期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适时地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尽管学术界对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终点和第五次经济长波起点的时间尚有争议,但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认为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2]。
2.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年周期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ODP)。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ODP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一词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也正是“母亲”。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
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
“拉马德雷”现象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气象海洋学家的密切关注,他们正在加紧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密切跟踪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3]。
3.世界经济长波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对应关系
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为1890-1924年、1947-1976年,“暖位相”为1925-1946年、1977-1999年[3]。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2]。
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3],也显示了世界大战发生在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1914-1917,1937-1945),即发生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的后期和拉马德雷的“暖位相”时期。后者表明,战争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人为调整,它提前于自然调整,突出了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区别[4,5]。
4.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飓风袭击美国南部多个城市,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物损失,是一场悲剧。然而,有两位经济学家,在CNN财经频道谈论飓风如何“刺激经济发展”,其中一位甚至认为,飓风将变为“天赐”的工程。据CNN8月31日报道,J.P.Morgan的高级经济学家AnthonyChan相信,长期而言,飓风将刺激整体经济发展,因为受灾城市需要大量的清理和重建工作,这意味着未来12个月内,将产生大量的职位空缺,而这对经济有利[6]。这看似有悖常识的观点却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我们早在2004年就提出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一一对应观点,并得到越来越多新证据的支持[7-9]。
在现代经济结构中,不仅农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渔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电力、通讯、航空、航海、保险、生态、环境、石油资源等等,都会在自然灾害中遭受巨大损失,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灾害破坏了发动世界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民众支持,为生产自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的原因[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