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0|回复: 0

2018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加息政策的效应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利率作为借贷资金的价格,和税收、价格、信贷杠杆一样,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与其他经济杠杆相比,利率杠杆具有灵活性、有偿性、间接性的特点,杠杆作用比较灵活,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强。利率政策的目标是:调节和控制利率的总水平,使其既能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又能引导社会资金供求变化;调节和控制利率结构,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1998-2002年,人民银行连续5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并将这一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到2004年10月。但是从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当前,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严重,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反映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不断创出新高。尽管学界很多人还不认为我国已进入严重通货膨胀时期,但是,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加息的措施却引起了学界的争论。2007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5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新一轮加息也是箭在弦上。本文将从加息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两方面,对加息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
  
  一、加息政策在当前的积极作用
  
  当前,多数经济学家都表达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他们认为,由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通货膨胀率走高,导致目前真实利率为负值。张锁晨研究认为,虽然近几年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在前几年低利率基础上的小幅度上调,以最近2007年5月18日上调一年期基准利率为例,目前利率水平也仅为3.06%,如果以2007年5月份的物价指数3.4%计算,扣除利息税,实际存款利率为-0.952%。我国的利率分别比美国低1.19个百分点,比欧盟低0.94个百分点。而人民银行也表达了对我国长期实际利率为负的担忧,央行行长今年9月7日明确表示,央行正在密切关注实际贷款利率为负的问题,并希望见到实际利率转为正值。因此,这些学者一般都主张提高利率,抑制当前过热的趋势。
  
  (一)加息有利于抑制投资过快趋势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都把抑制投资增速过快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从总体上来看,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投资增长过快依然是宏观经济中的一大问题。2007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万亿元,增长25.9%,比去年全年速度加快2.14个百分点,增幅处于高位。
  当然,增长过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的低成本资金供给会激发投资冲动无疑是一重要原因,也就是说,长期的低利率降低了投资者使用资金的成本,导致其不断扩大投资与生产规模,从而造成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投资增长过快问题。同时,长期的低利率使国民收入的增长结构明显向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倾斜。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5年8年间,工业企业利润的年均增长为30.5%,高居榜首;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年均增长分别为18.6%和16.6%。在如此高的利润激励下,企业和地方加大投资、加速扩张成为必然选择,这也成为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又一重要原因。并且,在目前国家收紧银根,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发行特别国债的情况下,真实利率为负值会形成市场利率高于官方利率("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利率管制政策所致),贷款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于是,资金的控制者就有了寻租空间,对廉价资金的竞争必然会带来资金供给的暗箱交易,让"人"而不是让价格"利率"去甄别真实的资金需求者和调节资金供求,这样致使国家利益受损,国家形象受损,而真正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那些资源节约型项目、环境友好型项目、节能减排型项目却不能获得贷款。另外,新一轮"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房地产行业的过快增长也是由于低利率贷款所导致的,从上半年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来看,房地产业占总额的15.1%,高耗能行业占12.1%,远远高于制造业9.1%的比重。
  易宪容、袁秀明认为,长期实行利率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经济处于粗放型低效率状态,导致错误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金融机构提高效率,造成以牺牲长远发展利益换取短期繁荣。
  低利率使得企业能轻松地获得银行贷款,使国民收入的增长结构明显向工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倾斜,从而为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加速扩张创造了条件。因此,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企业和地方政府过热的投资冲动、有利于给当前的经济降温。同时,提高利率有利于淘汰那些低效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软着陆"。
  
  (二)加息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2007年以来,我国出现股市热、房地产热,民间融资风起云涌,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反映通货膨胀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不断创出新高。2007年上半年CPI上涨3.2%,7月份上涨5.6%,8月份更是达到6.5%,创下了199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尤以食品价格涨幅为最,上涨了18.2%,以猪肉为代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了45.2%)的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8月份CPI数据再创历史新高的首要因素。从经济学定义而言,当CPI增速达到3%,即进入通货膨胀;CPI增速超过5%,就意味着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从目前舆论看来,官员慎言通货膨胀,学界也有不同看法。尽管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一致看法,但是,学界、政界对物价的过快增长无不表示了担忧。
  由于货币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特别是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引发的流动性过剩,已造成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资产价格、股票价格、房价的普遍上涨。
  要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就必须抑制流动性过剩,而要抑制流动性过剩,制源才是根本,提高利率有利于抑制基础货币的投放量,有利于抑制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1)提高利率可以回收市场上的部分流动性,加息后,企业按期还款的利息增加,这有利于回收市场中过多的流动性资金。(2)提高利率将使借贷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提高,有利于平抑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挤出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从而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3)提高利率将对当前过度膨胀的股市产生影响,使得股票价格的上涨态势得到抑制,从而降低股市的高市盈率,化解股市中的泡沫。(4)提高利率还能够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步伐,这会使得以美元存储的过万元外汇储备缩水,从而减轻由于外汇储备过多造成的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进而减轻当前日益增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