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0|回复: 0

2018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与引申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波特把世界经济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三大类型,最终的竞争优势则来自于创新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技术创新就必然成为一个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失衡矛盾的重要对策;技术创新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尽管我国经济基本上属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型,但在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并且发展迅速。技术创新来源于政府为推进本国的总体技术水平和企业为追求商业利润而进行的R&D投入。因此梳理和考察现代创新经济理论、尤其是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指导我国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以及在15年内实现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综述
  
  下面对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评论。
  
  (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发轫
  
  20世纪50年代,以R.Solow(1956)和T.Swan(1956)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理沦引领剑新占典(外生经济增长理论)时代,证明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是增长理论中的第一次飞跃。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Romer和Lucas等开创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先河;几乎同时,以Romer(1987,1990)、Grossman和Helpman以及Aghion和Howitt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学家又开始了RD内生增长理论的研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致力于技术进步内生化研究,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主要从创新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内生增长理论实现了增长理论中的第二次飞跃,从此增长理论进入了“新”时代,而RD内生增长理论则被认为是内生增长理沦中最有解释力、最有发展前途的增长理论。
  技术内生化最早是由Romer(1986)和Lucas(1988)等开创的AK理论模型。尽管这一理论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技术进步是经济活动主体主观努力的结果,但它未能揭示这些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和目的。要想解释他们进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必须要从完全竞争分析的框架转向不完全竞争框架,而Dixit-Stiligtz-Either生产函数为RD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RD内生增长理论工作是由Romer最早展开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人物有Romer、Grossman和Helpman以及Aghion和Howitt。Romer(1990)、Grossmarl和Helpman(1991)把技术进步分别视为中间投入品数量的增加和中间投入品质量的增加,构造不完全竞争一般均衡模型,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认为技术进步决定中间产品种类的增加,而中间产品种类投入的多寡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即创新导致生产率的增长,Aghion和Howitt则从Schumpeter一直强调的创造性毁灭的角度把技术进步内生化,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提出纵向创新理论模型。Grossman和Helpman(19911则提出横向创新理论模型。
  RD内生增长理论同意索洛的新古典理论的资本报酬递减,资本积累不能使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得以维持,只有技术进步才是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的结论。但新卉典理论假设技术进步是外生的,而R&D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化。技术创新的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将更多的生产性资源投入剑RD中去。
  Romet·(1986、1990)把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公式化。其形式可表述为:创新-垄断-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企业进行R&D投资就是为了通过技术创新而获取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利润。在Romer的理论模型中有三个部门:最终产品部门、中间产品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RD部门)、研究开发部门通过研究得到新的技术,并将其巾请专利,然后把专利卖给中间产品部门,中间产品部门作为一个垄断者生产出资本品并将其出售给最终产品部门,最后由许多完全竞争的最终产品部门生产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部门获取垄断利润,R&D部门获取专利套利(专利价格)。一国经济是由RD研发部门和中间产品部门为追求长期垄断利润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来实现和维持长期增长的。
  
  (二)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深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Romer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主要的代表人物有Grossman、Helpman、Aghion和Howitl等。
  Grossman和Helpman(1991)的横向产品创新指产品种类的增多。这类创新是由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家有意识的进行RD投资造成的。这种新产品的生产者获得了垄断利润作为其先期R&D投入的回报,但是它不能完全获得其研究所带来的收益,否则对技术投资的过程将趋于收益递减: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带来了不能完全由创新者独占的收益,那将使得下一代的研究者能够比其前一代的研究者有更低的研究成本,故而内生技术创新能够继续进行,从而推动生产率和经济不断的增长。
  Aghion和Howitt(1992)的纵向产品创新指产品质量的提高。他们认为增长是由一系列随机的质量改进(垂直创新)带来的,而这些创新本身是来自于研发活动。这一理论关注质量改进创新。企业家竞相推出下一代产品,每一次研究的成功都在目标行业的“质量阶梯”上迈进了一步。企业用大部分产出进行R&D投入以便在行业内保持技术的暂时领先从而获取准租金。但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已经意识到他们的创新将被未来的创新所取代。 Grossman和Helpman、Aghion和Howitt的理论都认为创新产品既可能是最终消费品也可能是中间产品,如果创新是中间产品,那么创新就能带来生产最终产品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长就表现为最终产品质量的增加。
  RD增长模型成功的从理论上解释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原因--技术创新,但他们的观点遭到以Mankiw、Young和Johnes等为代表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批评。
  
  (三)新古典增长理论与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交锋
  
  Mankiw等人指出,增长率的跨国差距可通过县有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来加以解释,即使假设昕有国家的R&D的情况都有相同的技术,情况也是如此,也就是说Mankiw认为是各国的资本积累差异而非技术水平差异导致了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
  Young(1995)和Jorgenson(1995)对“东亚四小龙”的增长核算分析发现,东亚经济增长可归于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增加和劳动参与率上升,而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明显,全要素所起的作用有限。Johnes批判了Romer、Grossman和Helpman以及Aghion和Howitt的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Johnes认为,根据RD增长模型的规模效应,如果RD开支、从事RD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增加一倍的话,那么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也应该增加一倍。但是根据美国40年来的数据,科学家增加了5倍,但人均产出的增长率远没有增加5倍,事实上,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几乎不变,甚至还有所下降。同样Johnes还指出OECD国家经历了:RD水平的上升,但经济增长并未加快,反而生产力增长变缓了。:DeLong and Summers(1991)则发现设备投资的增长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RD增长不是重要的原因。:Dinopous与。Thomoos(1999)的研究均说明RD内生增长理论在与经验事实相吻合方面尚不尽如人意。另外,从世界经济增长分布演进的角度来看。Mankiw、Young、Jorgenson和Johnes等人证实了世界经济发展是趋同,而RD内生增长理论的预测是趋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