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1|回复: 0

2018“投入”才有“产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学告诉我们,除了像阳光、空气等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东西之外,一切产品都是“生产出来的”,都是有代价、有成本的。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时至今日,就连“充足的阳光”、“清洁的空气”都已经变得不付代价难以得到了。
  人的能力不同,只表现为“生产率”的高低不同,“投入产出的比例”不同,但并不是无需投入,可以不付成本、不付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免费吃了一顿,也一定是别的什么人替你付了钱,天上不会掉馅饼。
  从这个观点看,“选择”的问题就变成了“你愿意付多大的成本?”的问题。
  就像物质生产中“生产成本”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样,生活中要干成一件事情所需付出的代价也是多种多样的。普遍存在的成本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劳动成本”,另一种则可以称为“心理成本”。
  所谓“劳动成本”,指的就是你为取得某种成就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你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话虽然把“劳心”与“劳力”放到了对立的地位上,却也道出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道理:无论是“劳心”还是“劳力”,都是一种“劳”;无论是脑力的支出还是体力的支出,都是一种支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领导管理、组织经营,都是一种劳动。体力劳动者付出了体力,但可以少“操心”;管理人员、“当官的”体力上轻松点,但操的心多。
  资本所有者就其经济职能而论,也要付出一定的劳动,那就是为“配置资本”而付出的脑力劳动。我们过去长期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面临一个如何管理和运用其生产资料、及时把它们投入到市场需求最高的用途上去,避免亏本、增加利润。于是,他要研究市场行情,观察风云变幻。就这一职能本身,也是一种“劳心”的劳动。而这一“操劳”本身,是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进的(当然在存在剥削的情况下也额外地增加了资本家占有的利润)。
  许多股民们天天看报研究股市涨落,整天要“泡”在股市上随时准备买进卖出、转移投资。没有他们的这种为了发财而“操心劳命”的辛苦,股票市场的作用就不可能发挥,资本的“最优配置”就无从谈起,资本的效率和整个经济的效率也就不可能提高。我们的经济之所以效率不高,原因之一就是为资本合理运用、合理配置、提高效率而真正“操心”操到像股民那种寝食不安、股市一跌就要去自杀的人太少了一点。这几年经常听到有的人说:拿国家的资本或“老板”的钱去经营“省心”。都这样省心,资本的效率又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为做成一些事情而付出的代价,还有一种可以称为“心理成本”东西,就是在作成一件事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焦虑、紧张、烦躁,食不甘味、睡不安,遇到挫折时的委屈,遭受失败时的痛苦等等。这种成本当然最难衡量,但无疑也是为做成事情、达到目标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