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pworth(1981年)探讨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简单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以集聚的银行、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的总部数量、银行与保险资产量、证券市场资本量和交易量等指标给金融中心排序是可行的,也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看出中心的发展和萎缩(Dalm and Green)。在有两个以上大体相当的中心互相竞争的国家中,随着贸易和政治决策的差异,最终结果只剩下一个金融中心,甚至每一个时区、大洲(美洲、欧洲、亚洲)都只留下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中心旁边可以存在次中心(离岸金融中心)。E.P.Davis(1988)则将企业选址理论运用到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研究中去。在这个阶段的研究强调的是Location,而不是Space。
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由于IT技术的发展等,地理因素已经不重要,典型的代表如0’Brien提出的“地理已死”(end of geography);另外,0hmae和Kobrin(1997)认为全球化的力量已经超越了国家主权和范围,使得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空间失去意义。Adrian E.Tschoegl在2000年一项研究对0’Brien为代表的“地理已死”的观点提出反驳,认为地理仍然重要(place still matters),同时他对国际银行中心的形成做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