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8|回复: 0

2018评1999年中国十大宏观经济政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2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9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十大举措:
  一、指导思想——放弃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传统做法
  1999年经济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在进行全年经济工作安排时就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速度指标应当是预测性、指导性的,应当能够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并且公开宣布放弃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做法。
  既使在年中,当经济增长速度一度出现严重下滑势头的时候,政府也没有重新采取“压指标"、“上速度"的传统办法,而是积极寻找对策,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变化,它标志着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或曰“宏观调控")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二、战略重点——立足于国内市场
  1998年末,我们提出1999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应当立足于国内市场。后来政府将“立足于国内"不仅作为1999年度的短期宏观政策取向,而且作为今后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来考虑。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大国,仅仅依赖出口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恐怕难以长期为继。在这样一种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今后不论国际市场形势好也罢、坏也罢,我们都不能够忘记国内市场。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我们早已将立足点放在了启动国内市场的话,那么1999年上半年出口急剧滑坡的势头就足以导致各级决策者的信心崩溃和手忙脚乱。
  此外,既使在1999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市场形势有所好转、提高出口退税政策逐步见效,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快速反弹以后,政府仍然没有放弃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的努力。
  三、国企改革——确立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中期目标
  国企改革是个老话题,也是自改革伊始就遇到的难题。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一再错过国企改革的最佳时机。如今,经济处于持续下滑阶段,此时推进国企改革,势必会加大安排下岗职工重新就业的难度,增大改革的阻力。
  然而,目前也决不是推进国企改革的最差时机。与泰国、韩国等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相比,我们现在推进国企改革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和政策空间,政府还有能力为安排下岗职工做些什么。如果等到爆发了金融危机以后再来进行改革,那就一切都晚了,在安排就业方面政府也会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改革的成本也会大大提高。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1999年9月,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到2010年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中期目标和相关政策。
  四、修改宪法——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地位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而在法律上肯定了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有企业改革一样,发展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不应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加以评述。但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许多微观领域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宏观经济政策予以配合。因此,像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民营经济是否应当发展这样一些原本很微观的问题,就带有很强的全局性和宏观性,不得不暂时纳入宏观经济政策的视野进行全面考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