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浅论企业理财模式创新
返回列表
查看:
359
|
回复:
0
2018浅论企业理财模式创新
[复制链接]
9585340
9585340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2 1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企业分折资产经营风险控制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企业分拆的基本原理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指出在充分发挥企业分拆的各种优势的同时,应控制和防范其中的风险。
一、企业分拆的基本原理
一般而言,对于企业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使企业资产规模扩张,其手段是收购和兼并;二是使企业资产规模收缩,其手段是资产剥离。企业资产剥离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资产的出售(Sell—off)即出售剥离资产的所有权以收回现金;另一种是分拆(Spins—off)。所谓分拆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地分配给母公司现有的股东,从而在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从母公司中分离出去使其成为独立法律地位的实体。
(一)者“主业突出”偏好学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全球企业界盛行多元化发展思路,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更多地占领,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但实践表明,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企业高层人员对非本行业的业务领域缺乏经验,盲目扩张的结果是原有的主营业务优势也不复存在,整个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受到拖累。作为认真研究和反思的结果,许多企业有计划地放弃了一些与本行业联系不甚紧密、不符合企业长远、缺乏成长潜力的业务和资产,收缩业务战线,培植主导产业和关联度强的产品群,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采取上述措施,使主营业务再度突出后,其股票就会得到投资者的追捧,反映出投资者对其“主营业务突出”的强烈偏好。
; (二)管理效率学说企业特别是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总量(企业规模)及资产结构(业务多元化)扩张的内在冲动。管理效率学说表明,当资产总量扩张和多元化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存在着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临界点,并将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分拆则可以消除企业盲目追求做大所造成的弊端。它通过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业务的重新定位,在确定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可以使它们更加集中于自身的优势项目或产业,有利于增强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三)选择权学说认为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是投资者的一种选择权。企业分拆后,股东拥有了两种选择权,而且只对两个企业各自的承担有限责任,分拆后形成的两个企业之间也不存在连带责任关系,投资风险降低,投资价值就随之提高。企业分拆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而分拆后的两企业拥有不同的政策与投资机会,可以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者。两企业采用不同的分红比例、留存收益比例或提供不同的资本收益平台,使投资者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四)债权人的潜在损失学说认为分拆企业的股东财富的增加来源于该企业债权人的隐性或潜在损失。企业分拆减少了债权的资产保证,由此导致的债权风险上升相应减少了债权的价值,而企业股东却因此受益。正因如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许多债权人都会与企业或股东订立有关股利分配或资产处置(包括企业分拆)等方面的限制性合约,以尽可能维护其自身经济利益。
上述学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揭示出企业分拆得以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有意义的是,这些研究成果与西方一些著名家在“规模经济”、“速度经济”方面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指出,新经济时代是“速度经济”代替“规模经济”的时代,在追求速度经济的条件下,规模小而灵活、专业能力强大的公司要比传统的巨型公司拥有更多的比较竞争优势。钱德勒的论断也表明在规模经济向速度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大公司分拆也是其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寻求新的发展途径的有益选择。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