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技术引进与晚清新式军用工业①
返回列表
查看:
344
|
回复:
0
2018技术引进与晚清新式军用工业①
[复制链接]
8450735
8450735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2 10: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1865—1894年),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封建统治者,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先后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军用和民用工矿企业。这是中国上第一次规模较大、方面较广的引进外国技术。②
;
本文拟就洋务运动时期军用工业中技术引进的作用和影响提一点看法。
;
一、 技术引进和晚清新式军用工业的兴办
;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先后在各地建立了15个新式军用工厂。(见第一表)
;
清政府的这些军用工业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军火制造和轮船制造并举。在60年代建立的三个最大工厂里面,福州船政局固然是专门造船的工厂,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也不是单纯的军火工厂。它们同时是造船工厂。曾国藩兴办江南制造局,对于制造轮船和军火同样重视。③这个厂从开办到中法战争期间(1865—1885年)造过大型兵舰8艘,小型轮船7艘。④天津机器局以制造枪炮弹为主,1880—1881年间也造过“仙航”号小轮、“直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原载《科学》第1卷第1期(1979)。
; ②; 明末清初利用耶苏会教士修订历法、铸造大炮,内容和规模都不能与此相比。
; ③; 曾国藩:《新造轮船折》(同治七年九月初二日),《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7。
④; 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卷3。
;
号挖泥船和其他军用小型船舰。①
;
第一表; 晚清政府开办的新式军用工厂
1865—1894年
;
;
资料来源:
; (1)经费;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12,425,431,565—566页;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四),第31一32,247—248,251—252,255—256,259—260,268—269,447—448页;《洋务运动》CK),第41--42,154—162,227—232,259—263,278—282,403,413页。
; (2)工人数; 孙毓棠,上引书,第1188页.
(3)洋员洋匠人数,除另行注明者外,见《洋务运动》(五),第72页;孙毓棠,上引书,第513,516,530—531,536页。
;
附注:
; ①开办经费不详各厂的经费总额系常年经费累计数。除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外,其他各厂常年经费总数系据孙毓棠表中最高最低数折中推算。
; ②历年中最高数字。
; ③据该局历年发付洋员匠薪水按每人每月平均200两推算。
; ④据该局历年发付洋员匠薪水及1880—1881两年实际人数估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徐景星:《天津近代工业的早期概况》,《天津文史资料选辑》,1978年,第一辑.第120页;
;
第二,大中小型工厂结合。表中15个工厂里面,最早开办四厂和最后开办的湖北枪炮厂是大厂,广州、山东、四川、吉林是中厂,其余6个是小厂。大厂由清王朝中央户部拨款开办,而中小厂则主要是地方督抚自筹经费,有的甚至是用当地绅商捐款开办的厂。所以大中小结合,同时也是中央和地方分办。
;
这些特点反映了经过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以后清王朝封建政权的初步崩离状况,但决定因素是当时兴办军用工业的技术条件。清政府的这些军用工业只能、也完全是依靠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才兴办起来的。
;
19世纪中叶,标准部件制是西方机器工业中的先进生产方法。由于这种作业法的推广应用,各种工具机在西方国家被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出来,因而价格相对低廉。标准部件制也使得枪炮等类机件的制造并不需要如何高深的技术知识和精湛工艺才能,因而在比较短时期内就能培养出来胜任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样,标准部件制就为清王朝的地方督抚以有限经费开办工厂、制造军火提供了条件。首先是他们不必用多大经费就能购置必要的工具机。第一表中,云南机器局开办经费不到5万两;四川机器局开办经费77000两,其中“购买外洋紧要机器及洋铁洋钢等项,所费不及万金”①;浙江机器局开办经费10万两,其中机器购置费亦只39600两②。如果机器设备不是这么便宜,这些中小型工厂是不可能开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丁宝桢奏折(光绪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四),第342页。
②; 刘秉璋奏折(光绪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上引书,第423页。
;
其次是地方工厂可以无需聘用洋员洋匠。洋员洋匠的高额薪给待遇是江南、船政等几个大厂常年经费(机器、原购置费在外)中一项重大支出。60年代,中国士大夫阶层中,很少人看见过任何近代机器,更少人懂得购买、安装和工人使用、维修机器。所以虽然标准部件制的机器生产并不需要高深技艺才能,聘用洋员洋匠还是必要的。第一表中洋员洋匠的人数反映了这种情况。这些洋人多数不是什么工程技术专家,有的还只是滥竽充数的不学无术之徒。如江南制造局洋匠未士科,1866年制造卷筒枪机器,“经营数月,糜费巨万,总未得手”,①其他洋匠所造“林明敦中针兵枪多有走火之弊,故各营未肯领用”,以致局中存枪堆积,造成极大浪费;②金陵机器局总监工苏格兰人马格里,1875年制造重磅大炮,竟在试放时炸裂,死伤兵士多人;③又如船政局正副监督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自己“本非精于造船之人,所募洋匠帮办,艺亦平平”。④但聘用这些外国员匠,江南等厂却付出了巨大代价。马格里在南京建有当地最讲究的住宅,还有私人卫队保护。⑤日意格和德克卑月薪都是1千两。⑥船政局其他外国员匠月薪平均每人约300两,⑦为后来做同样工作的中国技师平均工资的5倍。⑧1880—1881年,天津机器局洋员洋匠平均月薪170两,为中国工人平均工资的16倍。⑨外国员匠的这种高额薪给,不是各省的地方力量所能负担的。加以有的洋员傲慢恣肆,嚣张跋扈,这就更使地方督抚不敢任用。所以到了七、八十年代,当中国已经培养了本国的一代工程技术人员的时候,多数洋务派地方督抚就都愿意依靠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
; ①《洋务运动》(四),第128页。
; ②; 同上书,第133页。
; ③; 孙毓棠:《中国现代工业史资料》,第326页。
; ④《洋务运动》(五),第247页。
; ⑤孙毓棠:前引书。第324—326页。
; ⑥《洋务运动》(五),第361,465页。
; ⑦般政局当时雇用外国员匠40人(日意格、德克卑在外),每月薪水工食共12000西。同上书,第132页。
; ⑧; 1874年,船政局外国员匠解雇后,所遗工作由该局派遣赴欧留学回生接替。其中14人工资为每月20至86两,平均53两.同上书,第328,336—338,357页。
⑨; 1880—1881年,天津机器局中国职工1180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10两。《洋务运动》(四),第268—269页。
;
技师办厂,而对外国员匠望而却步。其中如丁宝桢在山东、四川两省办机器局,都“不准雇用外洋工匠一人”。①
;
以上是19世纪西方的标准部件制生产技术对于晚清新式军用工业的促进作用。假使没有这种先进技术,晚清政府是不可能在30年中建立起来这样一个规模的军用工业的。
;
二、如何评价晚清新式军用工业?
;
洋务运动时期,太平天国革命虽然已经失败,中原和西北、西南的捻、回、苗民反抗起义方兴未艾,东南沿海地区的小规模农民反抗斗争,也仍在不时兴起,成为清王朝的心腹之患。在这种情况下,洋务派封建统治者要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兴办新式军用工业来大量和廉价地制造枪炮弹药和一定数量轮船是必要的。事实上,这个时期各军用工厂所制造的军火固然大部分是用于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起义的,即便是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所造轮船,不少也是用来在长江下游和南北洋沿海巡缉的。1874和1878年,船政局所造船舰在南北洋各省海面游弋巡缉的’分别有6号和9号之多。②其中“超武”一号,长泊浙江温州海面,1881年并且相当了镇压当地农民黄金满起义的主要角色。③这些工厂所制造的枪炮武器,是封建统治者所以能够战胜人民的主要手段。丁宝桢承认清朝官军60、70年代所以能够镇压捻军起义,主要靠了“多以洋枪洋炮纵横攻击”;④左宗棠也以兰州机器局制造的开花炮弹和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洋务运动》(四),第301,345页。
②; 《洋务运动》(五),第148,211页。
③; 《北华捷报》(英文),1881年10月4日,第342页。
④; 《洋务运动》(四),第343页。
;
式枪炮在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中所起的作用而深自得意。①晚清封建统治者这种血腥镇压和疯狂屠杀是对中国各族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理应受到历史的严厉谴责。
;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洋务派的新式军用工业有其抵制外来侵略的一面。19世纪中叶,全世界的轮船制造业,以美国最为发达,在75万吨轮船中,占有50万吨;英国次之,有轮船17万吨。②当时的轮船由于发动机耗煤过多,还不能直接从事远洋航行,而只能以预制部件运抵海外装配成船后就地作为沿海或内河航轮出售或营运,往往利市10倍。这时中国轮船,也是美国资本着丁先鞭,英国正要急起直追。1861—1863年,英国侵略者就借口帮助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勾结洋务派满洲亲贵,以107万两的高价出售给清政府兵轮8艘,在1863年到达上海。只是由于随船水手、士兵600余人,要由清政府每月付给巨额薪津,却不愿遵守中国官吏约束,所以遭到曾国藩的竭力反对,结果清政府被迫全部无偿退还英国,徒然损失银100多万两。③曾国藩所以反对购买英国船舰,固然是由于唯恐满洲亲贵乘机侵夺湘军攻占南京之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维护本国主权利益的考虑在内。所以同一时候,他为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军事上的需要在安庆制造轮船、军火,“全用汉人,未雇洋匠”;④1866年建立江南制造局,虽然已在太平天国失败之后,但为了“中国自强之道”能有一个起点,他仍把轮船制造和军火制造放在同样重要地位。⑤
;
左宗棠兴办福州船政局,目的更显然不只是加强沿海巡防,而是要利用英法矛盾,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学会制造机器,提高中国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左宗棠:《张林、赖长二员补请恤奖片》,《全集·奏稿》,卷44;《答陈俊臣》,同上书,《书牍》卷17;《与杨石泉》,《书牍》卷22。
; ②; 希顿(Heaton.H.):《欧洲经济史》(英文),第564页。
; ③《洋务运动》,(二),第247—248,255页。
; ④; 曾国藩:前引奏折。
⑤; 曾国藩:前引奏折。
;
破英国人的技术垄断,从而发展生产事业,导致国家富强。①福州船政局开办以后,英国在华大小侵略分子,从赫德、威妥玛、英驻福州领事,以至上海英文《北华捷报》,都不断加以讥嘲攻击。②这证明了船政局具有一定抵制英国在华侵略的作用。
;
船政局和其他军用工业这种对于外国侵略的抵制作用有两方面:军事的和经济的。我们先看军事上的作用。1874年,日本派遣三千军队侵略。船政大臣沈葆桢部署新造军舰6艘驻防澎湖,加强清方实力优势,这就迫使日本知难而退;③1876—1877年,左宗棠在新疆迅速消灭阿古柏政权,抵制英俄两国的侵略,兰州机器局的自造军火弹药是一个重要因素;④1884—1885年,中国在中法陆路战争上的胜利,如果不是自己设厂制造武器弹药,也是难于取得的⑤
;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帝国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马江之役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责任都不在于军用工业。马江之役,停泊江中的船政轮船11艘,竟有7艘被法舰击沉。舰上军官士卒2千多人,生存的仅11人,损失至为惨重。⑥但这完全是清方以李鸿章为首的军事当局执行了对外投降政策的结果,而不是船政局制造的兵舰有什么特别缺点。⑦马江之役发生在1884年阴历七月初三日。这时法舰7艘越过马江海口炮台、窜人中国内港同船政局船只停舶一处,已历40日之久。七月初三这天,法军突向船政大臣何如璋宣布,要在下午二时同清方开战。何如璋以未作打仗准备,要求法方延期到第二天早晨。到了法方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18;书牍,卷8,9。
; ②; 同上注;《北华捷报》(英文),1874年3月5日;1878年7月6日。
; ③《洋务运动》(五),第148页。
; ④; 左宗棠:《与杨石泉》,《全集》,书牍,卷22。
; ⑤; 据丁宝桢说,四川机器局所造洋枪,运到云南、广西前线的达一万四五千杆。(光绪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折),《洋务运动》(四),第355页。
; ⑥; 中国史学会:《中法战争》(三),第127,132—133页。
⑦; 《洋务运动》(三),第427页;(五)第311页。
;
以后,他才下令各舰备战。结果当法舰发炮时,清方船只有的竟尚未启碇,未及还炮就被击沉①。所以马江的战败,责任完全不在船舰制造。同样,清帝国甲午对日的战败,原因也不在于军备。当时北洋海军的舰艇船炮都是用巨款购置的英、德名厂出品,陆军所需要的枪炮弹药,江南、天津等局也是日夜加班赶制,供应并不缺乏。战争的失败是李鸿章图保实力而多数将领不肯用命的结果。
;
现在来看新式军用工业对于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使用。这也就是由于兴办了这些军用工业,清帝国大约可以减少进口多大数值的现成外国军火和轮船。从上面第一表,我们知道15个军用工厂在30年中一共支出了约计5千万两的经费。这就是说,清帝国在30年中削减了大约总价(连运费在内)5千万两的西方轮船军火的进口,改在国内生产,但不是说西方对清帝国的出口贸易减少了5千万两。因为设厂自制的结果,虽然减少了轮船军火的进口,却增加了制造轮船军火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进口。如第二表所示,江南制造局1867—1894年的总经费支出里面,购置机器、外洋物料和军火(供观摩仿制用)的费用要占60%以上。这也就是说,这个工厂的经费开支中,一半以上仍是漏卮.其他中小型厂的这种费用比额要比较小。如果都是经费总额的一半,那么清政府引进技术自己制造轮船军火只是使得各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最多一共减少了3千万两,也就是每年减少100万两。我们知道,从60年代后期到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每年的总进口货值已经从六、七千万两增加到一亿三、四千万两。②这样,每年100万两的削减,并不会使外国侵略者感到什么痛痒,但是如果不是引进技术设备自己制造,而是每年进口二、三百万两货值的现成轮船军火,那么对于西方轮船军火垄断资本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利润来源。从这个意义来说,晚清政府引进技术兴办军用工业,对于外国经济侵略也是具有一定抵制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洋务运动》(三)第427页;(五)第311页。
②;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辑,第1083页。
;
; 第二表; 江南制造局经费开支的项目分配*
; 1867—1894年
;
;
; *; 经费数额系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第312页“江南制造局历年岁出表”中数字计算。
;
三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