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英德南亚热带农业史及问题?
返回列表
查看:
412
|
回复:
0
2018英德南亚热带农业史及问题?
[复制链接]
3460139
3460139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1 19: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 南亚热带气候环境的特点?
南亚热带是指亚热带的南部地方而言。即亚热带接近热带边界线地区。在广东即在英德市南面的清远市南花县、从化市地方。具体化界线以北纬23°27′为准。这线上在广州已建有北回归线标准专塔在从化市太平场处。线北为亚热带,线南为热带,即从化市北部已入亚热带,广州大部分为热带地区。故英德市为亚热带地区了。?由于亚热带在 中国 很大,由北京到广州北部(即从化市北部、花县北部)都属于亚热带,具体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有冬夏之分。冬天霜雪,夏天成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号称中国三大火炉)。因此,要再分出北部称为"北亚热带"(冬有严霜、飞雪),南部划出南亚热带(冬无飞雪,夏亦无炎暑)。英德市接近清远、广州故属于南亚热带了。?南亚热带因夏季太阳正照北回归线,地面炎热,一如热带,故在农业上,这里有不少热带性作物(包括天然植被在内),故和长江流域的中亚热带不同,即冬天霜雪甚少,如下雪纪录,即不是年年有的,可称冬暖的地方,一月最冷,但仍有10.7℃。夏季不太热,七月均温为20.8℃。雨量达1900毫米之多,为全国多雨地方,集中4-9月(南方季风自海吹入之故),冬天受北下寒流 影响 ,成为旱季。纬度正处于23°50′之北。故气候和广州热带地区更是相似。但是英德市和清远市之间却有一条大山阻隔着。加上英德冬季有较明显的北风吹下,故又和韶关市(即粤北区)相同。故这片南亚热带地区,在2000多年前建立郡县制时,即成为汉武帝立的桂阳郡(治连县)的一部分了。即把南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南海郡分开管理,在北江设立浈阳县,在连江设立浛洸县。管理大片英德市地区,和连县合称桂阳郡。?南亚热带和热带的分界山脉即今天的英德和清远分界的英德峡区,北江汇合连江后南流穿过英德南面的浈阳三峡,而流入清远盆地。这段山地是又高又连续的山脉,古代要开凿栈道来求北上大道的畅通,因东汉 时代 这条由广州北通京师的大道是一条五岭之外的一条新开辟大道,称为"京西驿道",岭南荔枝进贡,即由广州上清远,入英德,上乳源县,经梅花、坪石、武阳司,到临武县,汇合骑田岭道的,因这条陆路为主较平坦大道可走马运载货物,入京里程又较短之故。?
这条山脉宽达50公里,整条山脉由罗定开始,过西江,在肇庆成北山(即北岭,砚坑所在),到四会为三桂山(888米),清远为大罗山(1024米),到佛岗为阿婆髻(1218米),直连粤东九连山,故名"罗平山脉"(已故地 理学 家吴尚时命名)。此山脉将粤北与粤中(珠江三角洲区)分开,也将粤西和粤中分开。是由坚硬的古生代泥盆纪石英岩褶皱而成的背斜山地。上覆为古生代石灰岩系地层,故在英德盆地中,还有溶蚀剩余的峰林石山地形出现;在南侧清远平原上也有石灰岩层出现。故罗平山脉在英德清远两个盆地能突起成山脉,有一系背斜山组成英德峡,古名"浈阳峡",即因英德市故名浈阳县得名。其下即为著名险峡大庙峡。?
浈阳峡为褶皱山,即山岭由石英岩山脊为背斜层,向斜谷为石灰岩所成。浈阳峡短,下连大庙峡。北江切过石灰岩层山地时,即成峭壁夹江地貌。要用栈道才能过峡的。拉缆也不成。山高可达700-800米。高峰上千米。使南方夏季台风不能过峡,谚语所谓"台风不入峡",即使英德没有打台风的,在清远才受台风影响。因为台风旋风中心在地表层,千米以上即不见强大之故。台风被山地阻滞,要向东西两侧面低地转移吹向了。冬季北来寒风也先被五岭山地(也是千米高山)所阻,再受罗平山脉所阻,使英德地区不至太冷,成为南亚热带气候区。故英德盆地农业 发展 即为南亚热带的特征性农业。盆地中可以栽种不少热带性作物。从农史角度看,最值得注意的,却是"亚热带水稻起源论",在英德市可找到论据。试详述之。?
二. 南亚热带环境与水稻起源?
南亚热带农业起源以石器时代水稻耕种起源为主要特色。因为近年在英德市牛栏岗遗址出土曾有详细报告,指出遗址年代为1.2万年-8000年。并且在中上层有水稻硅质体发现。并有少量陶器,为广东最早稻作遗存。遗存地表是在小型脚洞之内。洞内边槽明显,发育于狮子山南面,山为一石灰岩残丘,四周为台地面,东为北江平原。洞内发现的螺壳样本9个,年代在9310±80年--18105±200年,动物骨骼样本13个,年代为7460±100年--12410±250年,且多为现生种,表现为新石器早期特征。出土古水稻硅质体(非籼非粳类型)年代在1.1万年--1万年左右。据顾海滨 研究 ,稻谷表面为双峰硅质体,稻叶内部为扇型硅质体,共24粒(双峰7粒,扇形17粒)。且 分析 结果均与现水稻籼型和粳型不同。遗址在北纬24°20′34″,属亚热带。(见《英德史前考古报告》199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等三单位合编。)?和英德古水稻年代相近的如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纬度稍北(北纬25-26度,属中热带),古水稻年代亦达1万年以上,分野生、籼稻、粳稻三类。伴生动物相似。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洞穴遗址有类似禾本科孢粉,年代亦在0.9-1.4万年。伴生动物亦相似。?
英德北江与湖南道县潇水间,由武江临武到道县,并无明显山地分隔,此区作者考察实为一片低平丘陵地貌,即台地受侵所破碎的低丘地表,北江沿江阶地,如英德北江沿岸的河岸阶地,据刘尚仁研究实为同一时期地面。故水稻传播并无困难。作者又曾自江华经白芒营、河路口入广西贺县,发现潇水至贺江实无分水岭,而是一低平谷地(地貌学称为掠水湾),贺江上游切过平原地面,把潇水上游掠夺过来,改为南流入贺江支流。可见都庞岭东西两侧水系实发育在同一地形面上,即今天粤北湘南五岭之间的低平分水岭实为一互通的台地面。使更新世晚期水稻播传,可由湘南入粤,毫无阻碍。? 论文网 http://
因此,今天广大古水稻分布区在10000年前,已在长江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实由于长江、珠江间各河源头各溪的发源地,实为一平缓台地低丘地形,有利于古水稻的播传,故英德古水稻的发现,即为一例证。故今后在广东境内,亦会继续发现万年上下的古稻谷遗存地点,尤以南亚热带地区。故我们认为水稻起源争论,虽有云南坝子说,长江中下游说,华南起源说和多中心起源说等等。但从地理学观点,本人是赞成"东亚亚热带季风区"一说,因为从粤北到湘、赣三例看来,年代最早,分布又集中。即同时起源于亚热带地带内。又有地貌发育上的证据。此亦为英德市农业文化研究的一大功绩,对本省及邻省有特殊影响。?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