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6|回复: 0

你绝对没注意!《清明上河图》中都映衬了哪些市井?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8Rank: 8

积分
455322
发表于 2017-6-11 16: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很是耐看,它描绘的汴梁城,如同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水浒传》的梁山泊,山川楼阁,街市人物,无不富有魅力,读之令人击节叫绝。故闲时,不免坐于明窗之下,把茶于手,细品慢赏,作一番画中之游。
所恨者,此图深藏故宫,虽说是民族瑰宝,却从不轻易示人,市面所见之图,尽是些模模糊糊,被虚化过的图。上次听说京城正式展出,遂寻一事,匆匆赶往往首都,不想已经收展,只好长叹。面对这些不太清楚之图,不由让人想起《世说新语》里那个家有好李,将李子核钻坏才肯送人的名士。恨是恨,手头只有此图,也只能就此图而论了。
这个张择端,端地学富五车,胸有丘壑,布置画内景观人物,如同高明作家驾驭情节人物一般无二。此图初看行云流水,细品暗含机关,所以要细细品赏。
此画有市井气,何谓“市井”?市者街市,井者水井也。市井气,无非是说五方杂居,人烟稠密,三教九流,出入其间的地方。上图右上侧,一株老柳下,就绘出一井,数人正在井台打水。
说起中国的井台,这也有一种建筑学问,但很少有人研究。首先井台必须坚固,否则便会崩塌,堵塞水井,人员伤亡。故古代的井台,多要用砖石加固。其次,井口抛洒之水,如与周围土地相混,加之人们践踏,便会形成泥浆,不惟沾污井水,而且湿滑,一不小心,井边之人便会滑倒,万一跌入井中,则一命鸣呼矣。故不但井周要加固,还要在井边砌筑砖石,扩大防水面积,修建排水小槽。故古代的井台,都是高于周围的“台”,使周围的污水不能入井。并且这个台,还是中心高,四周低,让井台上的水四下流入水槽,排往井旁。有的水井,为了防止儿童跌入,还要将井口升高二尺作一个井筒。这种井筒,还可以在口上加锁,让其更加安全。其加锁的方式,有盖版式,有穿条式。有些井筒,更加讲究,在井筒外壁上还会刻文题字,增加其文化性与艺术性。
清明上河图中,这处井台,呈方形,周有排水小沟,井口亦作方形,微高于台面,但围有短墙。(图上仅画出了一半,大约是为了表现井口,而省略了近处的二面。)
古代开封的井,不会太深,看看一虹桥河岸的高低,便知水井的大致深度。井上打水,古有三种方式,即辘轳、桔槔、拔水。清明上河图中的这口井,采用的是拔水方式。其井口甚大,上架有十字框,形成一井四口,多人可以同时取水。这正说明其处于都市,一井所供,人口众多,系真正的“市井”。
拔水系在桶品梁上系一条绳子,放入井中取水。古代之桶多为木制,入水不沉,故取水时,先要将绳桶放近水面,摇摆绳索,让水桶左右摇荡,当桶口向下时,猛然一放绳索,桶口斜向下浸入水中,慢慢下沉。当其下沉完全入水,此时提上,便可得一满桶水。此为一小技,然不学会,则不得吃水。我就在农村下乡时被逼学会了这一技巧,至今不忘。满桶水向上吊拔,双手交替换把,让桶不断上升,出了井口,再将水倒入另一桶中。再放下拔出一桶,解绳理好,挑水而去。
清明上河图中,井旁中间之人,其动作,就是正在摆动绳索的标准姿态。右侧之人,则是拔水的动作,左侧之人,是挑着空桶新来之人,正放下桶挑。作者绘画,三人三种动作,表现了三种环节,设计很是细致。
现代国画,描绘人物,往往是妆点一下,人物干什么大都不清楚,面目着装,姿态心理之描绘,更是谈不上。看一看清明上河图中这些算不上主题的小人物,对比一下,便知道今日之国画,已经很是粗糙,很是潦草,比之古人,大为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