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9|回复: 0

明朝天子守边的真相:放弃卫城被迫守边两百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Rank: 8Rank: 8

积分
455322
发表于 2017-6-11 1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初,蒙古人退据漠北,对此,明朝先后北征六次,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但始终没有能使蒙古臣服。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明朝不得不由进攻策略转为全面防御布置,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明长城"。
明朝还沿长城,先后设置辽东、大同、宣府、榆林、蓟州、太原、宁夏、甘肃、固原九个重镇,合称"九边"。并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大宁卫(凌源县境)、开平卫(多伦县境)、东胜卫三个军事重点,合称"三卫"。各边镇卫所驻扎重兵,朱元璋的九个儿子坐镇九边,号称九大"塞王"。朱元璋将军权托付诸子,命令皇子出镇九边,这样就形成了洪武时期"塞王守边"的情形。
诸塞王沿长城线立国,从东到西,从内到外连成一气,有效抵御了蒙古人的窥伺。不过,朱元璋死后,皇族内部爆发争夺皇位的斗争,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得皇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即位后采用削藩政策。相继削废一些亲王为庶人,并削夺诸王护卫,另将一些亲王迁往内地居住。这样做,完全削夺了诸王的兵权,实现了削藩的目的。但是,由此产生了北部边防空虚的问题,使得明成祖只能迁都北京守边。这样,洪武年间的"塞王守边",转变成永乐年间"天子守边"的局势。
到了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明宣宗作出了一个让明朝后悔两百年的决定,放弃开平卫,迁开平卫到独石堡。开平卫是北方边塞要地,治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元朝时就有经营,明朝对此进行了整饬,北京顺天府通向开平卫沿路都建有驿站,包括东、西两线。东路十四驿,标志地名古北口,全程七百六十五里;西路十三驿,标志地名独石堡,六百三十里。成祖4次北征都曾经过开平。但在永乐元年,为报答内附的蒙古兀良哈部“靖难”出兵相助之恩,成祖以其三个辅助卫所相赠,开平失去了后援。宣德五年(1403)六月,因为鞑靼屡次进犯开平,宣宗下令将开平卫迁至独石堡,弃地300里。此次开平卫内迁,使得明朝天子变成真的守国门了。辽东西部变成狭长的走廊,北方边防因此更加空虚。
宣德以后作为第二防线中心的宣府、大同,已变成处于最前线的军事要塞。由于明朝北部边防的步步内缩,明初对蒙古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宣德以后更是每况愈下,只是沿边筑堡防卫而已。继宣宗之后,明英宗低估蒙古实力,亲率50万大军征伐蒙古瓦剌部,几乎全军覆没,英宗自己也被也先俘虏。明朝廷一片混乱,危机时刻在于谦的力主抵抗下才保住北京。
明朝和蒙古为啥谁也灭不掉谁呢,从明朝来看,朝廷用于战争的经济消耗已大大超出中原经济力量所能承担的负荷。明朝前期对蒙古的战争是在蒙古地方进行的,所以形成明朝军事上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军事调动频繁、粮饷不济等种种困难。虽劳师远征深入蒙古腹地作战,但并没能摧毁蒙古军事实力,成祖之后就有力有不逮之感。而到后期权臣争权夺利、宦官干政,人民难以生存,反抗斗争不断,加之东南沿海"倭寇"侵扰,可谓是内忧外患,不堪重负,对蒙古只能采取守势。
从蒙古方面来看,蒙古内部内讧不断,先是汗位几次易手。后又分裂成瓦剌、鞑靼等部,此消彼长不断内耗,而对明战争则在战略上失利多,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战略意图,这一切都使蒙古的实力大大削弱,再次一统天下的也几乎不可能。明朝和蒙古经过长期交手,都没有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最终只能各据一方,长期对峙。所以,“天子守边”是主动作为,但更多的怕还是无可奈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