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其他专区
›
历史专区
›
努尔哈赤斩子是戏说?还是另有隐情
返回列表
查看:
470
|
回复:
0
努尔哈赤斩子是戏说?还是另有隐情
[复制链接]
历史老师
历史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455322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45万
积分
研究生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研究生, 积分 455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4678 积分
积分
455322
发消息
发表于 2017-6-4 14: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有一出京剧叫《戚继光斩子》,后来有学者考证,历史上没有这件事。所以戚继光斩子是戏说,是艺术创作,而不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努尔哈赤斩子,是真有其事吗?大家知道,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被尊为太祖;而斩子之举,违背常理,自然为清朝皇家所忌讳,因而史书缺乏记载。努尔哈赤斩子,遂成为清宫的第一大疑案。
先来说一下长子储英。爱新觉罗·褚英(1580-1615)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长子,母为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嫡福晋即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褚英仅仅只有4岁。佟佳氏在褚英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怜的褚英,没有母亲的照顾,才四岁就要跟着努尔哈赤奔走于刀光剑影之下。
努尔哈赤起兵,其面对的凶险可想而知。
他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些族人的对抗和暗杀,而跟着努尔哈赤身边的褚英,自然也要面对这些凶险。而对仅仅几岁的孩子来说,这些残酷的经历,对其性格的养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据传,每次有刺客前来,努尔哈赤就把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和女儿东果格格藏进板柜底下。就这样,一次次躲过了凶险的刺杀。褚英跟随努尔哈赤在格杀征战、险象环生的境况中长大,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使他养成了勇敢和躁烈的性格。勇敢能帮助他以后在战争中,拼得一次又一次的功绩。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同时在多年的征战中又建立了广阔的战功。因此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即公元1613年的时候,一度被立为早期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又一度被立为早期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人,照理来说,他是最有资格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人,但是为什么最后却是八阿哥皇太极继承皇位,最终建立了大清王朝呢?
这不得不提他躁烈的性格,则很有可能给他带来一些祸事。
最为大众认可的说法是:褚英广有战功,努尔哈赤因其英勇,封号曰“阿尔哈图土门”,译言为“广略”,故褚英封号为广略贝勒。
但是由于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加之战功赫赫,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从而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以及一些兄弟们与褚英不和,于是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努尔哈赤经过调查也发现了褚英的存在的问题,解除了他的兵权。
可是褚英不思改过,却将不满溢于言表,后被软禁;后值努尔哈赤携众皇子、大臣出征之际,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被宫中的密探再一次告状。在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的8月22日,褚英在被圈禁两年后,被努尔哈赤下决心处死。施行绞刑时,年仅36岁。
总之主要原因就是褚英柄政之后,因年纪轻,资历较浅,而又心胸偏狭,操切过急,受到“四贝勒”、“五大臣”内外两方面的反对。关于四贝勒和五大臣这里简单介绍下:
代善是褚英的胞弟,比褚英小3岁;阿敏是褚英的堂弟、舒尔哈齐第二子,父亲死后被努尔哈赤收养;莽古尔泰是褚英的五弟,作战骁勇,骑射精通;皇太极是褚英的八弟,聪睿精明,武艺高强。他们拥权势、统军队、厚财帛、领部民,以德、功、长、能,于天命元年(1616年)被授为和硕贝勒。
建州没有立嫡以长的传统,诸弟们不满于褚英当嗣子、主国政的地位。但他们如果直接上告对长兄的不满,似有争嗣之嫌,于是同“五大臣”联合,倾轧褚英。
他们早年便追随努尔哈赤,威望高,权势重,历战阵,建殊勋,攻克图伦城时褚英尚在襁褓之中。
五大臣也不满于褚英专军机、裁政事的地位,力求同“四贝勒”结合,共同扳倒褚英。“五大臣”首告嗣储褚英,似有贰心之嫌。
从褚英方面来说,他对“五大臣”这样建州的“柱石”和“元勋”,缺乏谦恭的态度;对诸弟又没有笼络的智术,而是想趁父汗努尔哈赤在世时,逐渐削夺他们的财富和权力,以便巩固自己的储位。这样的做法使“四贝勒”与“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进了他们的联合。由是,褚英陷于孤立。
双方矛盾的逐渐明朗化和日渐激化,使努尔哈赤不得不在长子褚英和“四贝勒”、“五大臣”之间作一个抉择。他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疏远褚英。尔后两次进攻乌拉,努尔哈赤都没有派褚英出征,而让他在家留守。
褚英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反躬自省,暗自韬晦。相反,《清史稿?褚英传》记载:“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诉”,于是获“咀呪”之罪(《清史稿》卷二一六)。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命将长子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最终处死。
史书上对于这位努尔哈赤长子的死亡,一笔带过。所谓“虎毒不食子”,而这位清太祖亲自下令杀死处决了自己的孩子,史官自然不可能详尽的给后人道尽前因后果。褚英死亡原因之一,是说努尔哈赤将褚英圈禁之后,极为愤恨的褚英焚香诅咒告状的五大臣和兄弟,并扬言等掌权后处死五大臣和那些兄弟。这些话被众大臣知道后,再一次告到努尔哈赤之上。当时的努尔哈赤正在建立政权,为了大局照相,只能下令将褚英处死。
可老话说的好,虎毒不食子,为什么努尔哈赤会忍心亲手将自己的儿子杀死?
有人试图从努尔哈赤性格上找原因,认为:“奴酋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说的是努尔哈赤性情暴戾,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杀子杀弟。
事实上,努尔哈赤也是一个有手足情、父子情的人,幽弟杀子之事实属无奈。
特别是年老之后,努尔哈赤每每回顾这些事情,都心怀惭德,久不平静。应当说努尔哈赤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囚杀了长子褚英。为了不愿再看到子孙们骨肉相残的事,天命汗召集诸子侄孙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等,对天地神祇,焚香设誓。当然,后金执政集团内部的斗争,不会因努尔哈赤率领众子侄等对神祇设誓而化解或消失。同样,“怀礼义之心”的诸王贝勒,对于觊觎汗位者,也不能“化导其愚顽”。有汗位,必有争夺;有争夺,必有厮杀。
一位清史专家说:褚英没能看到其父称汗建国,却为其父称汗建国立下汗马功劳。褚英没有遇到争夺储位的对手,却死于争夺储位的斗争。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而储英终究是个失败者。
这或许也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残酷现实,想让我们明白的道理吧。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