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国 韩国企业文化与儒家文化特色有直接的联系,但他们更多的倾向于日本而与中国不同。韩国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1)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团体意识。2)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3)强调改善领导艺术,提高工作绩效。4)韩国企业强调重教招贤。 (2)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集体主义倾向十分明显的国家,权力差距大。与其他国家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避免不定局面的意识很强,不随意冒险,凡事讲法律、讲规矩、讲准则条文、讲团结一致的士气,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同时,新加坡又是一个移民和多民族国家,加上这几十年来实行的开放政策和外向型经济,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在该国的投资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国家。新加坡的法律的严密性、全面性在全世界都是闻名的,这使得新加坡有很低的犯罪率。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而严密外,新加坡的企业管理方面的规则条例也是相当多、相当严厉的,例如缺勤要如何处理,出现事故要负什么样的责任,发式、衣着、言谈举止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尤其是在服务业,对顾客要礼貌周到,连微笑都要符合标准。 (3)中国香港 香港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极大,但由于长期受英国统治,外商投资和来往世界各地的客商很多,又是一个国际性的商业都市,所以其文化特征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在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夹杂着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倾向。财富至上、金钱主义在这里盛行,仁者志士,三教九流在此皆有一席之地。 香港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地区,港府对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采取的措施是积极不干预政策,当然并不是说政府什么也不管,而是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节,使资本主义保持一种相对均衡的自然趋势,并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同时,香港的法律也相当严格,特别是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通过经济立法贯彻施政意图,把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 香港虽然经济发达,但其文化品位高低不齐,社会上少部分人受传统封建迷信主义影响,信奉阴阳五行和风水轮回,但大多数公司和企业都非常注重提倡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士气。 (4)中国台湾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岛屿,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根,但地域狭窄,发展空间有限,其居民阳刚意识很强,致富的欲望强烈,信奉“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就不会被轻视”的思想,并且受美国等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极大。台湾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提升很快,但其文化、法律、精神文明较其他地区或国家相比稍有逊色,特别是近几年来,岛内政治混乱、政党对峙、台独势力猖獗、文化生态恶劣,严重地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民众的情绪和精神非常低落。 东亚“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成功令世人所瞩目。韩国的宏观调控、新加坡的以法治国,都给东亚工业文明带来了一系列的整合、双重效应。香港具有一种东方威尼斯精神,充分体现了现代更新的东方文化、强烈的自主意识、冒险精神和对命运的一种幸运感,该地区勇于进取,独辟捷径。台湾管理的成功,同其实行严格管理是分不开的,该地区在规范、秩序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儒家文化内在的和谐效应、凝聚效应、文化效应得到了发挥;但由于各地区或国家自身经历发展的不同,因而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韩国:宏观控制 韩国自然资源匮乏,50年代尚属传统封闭式的农业经济,但仅仅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韩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韩国的成功是和它发展外向型经济密不可分的,但这一切又是韩国政府努力创造一个适应商品经济外向型发展环境的结果。 1)有步骤的利用外资,大力吸收国外直接投资。2)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本国产品升级换代。3)、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2)新加坡:经济自由主义与市场政策 新加坡,被“大英帝国”殖民了一个多世纪。由于它地处亚洲大陆的东南端,而且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界出,是天然良港。1965年,新加坡完全脱离马来西亚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工业化改造的政策,在不到二十年里,新加坡经济已经由一个单一的转口贸易经济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多元化经济。1979年,英国前首相威尔逊访问远东,目睹此景,感慨万千:“我们首创了工业革命,但我们的工业革命经历了150年,而你们进行这种非凡的革命只用了15年。” 1)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政策。2)国家干预的市场政策。 (3)中国香港:冒险精神 香港具有“亚洲新型经济体”中别具一格的管理模式。香港虽说是在华人的土地上,但是长期由英港当局全权管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高度开放的自由港特征;政治权力只是保障自由竞争环境的形成,而对于经济运行本身并不采取干预政策。 1)具有强烈的自主独立意识,具有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2)相信命运,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幸运感。3)高频率快节奏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4)独辟捷径,勇于进去。在 (4)中国台湾:严格管理之道 到目前为止,台湾企业经营管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61年以前为“生产导向”阶段,此时台湾各厂商主要是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生产和分配效率问题;1962—1972年为“销售导向”阶段,这一时期台湾厂商是尽快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推销出去;1972—1982年为“行销导向”阶段,这一时期台湾更加注重行销管理,更多的从消费者利益和需求考虑生产;1982年以后,台湾管理进入“系统管理”阶段,台湾加快了从日、美引进有效管理,深化探索,充分发挥人文文化的优势,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1)民主化运动和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形成;2)严格管理,建立管理秩序;3)灵活应变的外向经营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