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随堂练习巩固 1.C 2.D 3.B 东部季风区由于气候适宜,交通便捷,经济发达,成为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青藏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阻碍了其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4~6.4.B 5.A 6.D 第4题,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第5题,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分布较为分散。第6题,丁省为青海,位于西部经济地带,与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的丙(山东)省相比,经济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产业比重大。 7.D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西部较慢,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最高、西部最低的梯度排列方式,并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8.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二者相比,经济发展速度代表了发展潜力,更为重要。 答案1)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最落后 (2) 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西部次之,中部最慢 (3)小 东部 中部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 (4)A 课后作业提升 1~2.1.B 2.C 第1题,三大区域间的面积、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与区域划分的指标。第2题,区域面积、人口数值为确定值,说明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4.3.B 4.B 依据图示山脉、河流、沙漠等信息可确定,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风力作用强烈,人口、聚落和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地带。 5~7.5.B 6.B 7.B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为我国东北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6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土壤经长期耕作发育成肥沃的水稻土。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7题,长江三角洲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比重有所下降。 8~9.8.C 9.D 第8题,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主要与地理区位、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有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高附加值产业、新兴产业比重大,则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快。第9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对外向型经济影响较大。 10.解析:本题借助世博会的时事,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的相关内容,解答此题应准确理解青藏高原对西藏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形成高寒的气候,对西藏的植被、土壤、农业活动、人口城市分布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答案1)ABD (2)西藏的人口及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降水相对适宜。 (3)因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4)西藏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交通不便,科教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这一切都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首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解析:图中甲为河南省,乙为江苏省。第(1)题,依据图示回答。第(2)题,江苏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城市的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且大量耕地改种经济作物,使粮食产量下降。第(3)题,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可大力发展粮食种植并利用江苏粮食产量下降这一机会进入江苏市场。第(4)题,从工业基础、政府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5)题,结合材料中铁路线、煤矿、人口、文化遗产等信息可回答。 答案1)B (2)D
完整答案请下载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