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线性量化:在量化时,信号幅度的划分是等间隔的量化。 (4) 非线性量化:在量化时,信号幅度的划分是非等间隔的量化。 2.4 采样频率根据什么原则来确定?
奈奎斯特理论和声音信号本身的最高频率。 2.5 样本精度为8位的信噪比等于多少分贝?
48 分贝
2.6 声音有哪几种等级?它们的频率范围分别是什么?
见表2-01。
2.7 选择采样频率为22.050 kHz和样本精度为16位的录音参数。在不采用压缩技术的情况下,计
算录制2分钟的立体声需要多少MB(兆字节)的存储空间(1MB=1024×1024B)
(22050×2×2×2×60)/(1024×1024) = 10.09 MB 2.8 什么叫做MIDI?它有什么特点?
(1) 音乐合成器、乐器和计算机之间交换音乐信息的一种标准协议。 (2) 文件比较小;容易编辑等
2.9 用自己的语言说明FM合成声音和乐音样本合成声音的思想。
(1) 把几种乐音的波形用数字表达,用计算机把它们组合起来,通过数模转换器(DAC)来生成乐音。
(2) 把真实乐器发出的声音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播放时改变播放速度,从而改变音调周期,生成各种音阶的音符。
第3章话音编码
3.1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下面3种话音编译码器的基本想法。① 波形编译码器,②音源编译码器,
③混合编译码器 (1) 波形编译码器:不利用生成话音信号的任何知识而企图产生一种重构信号,它的波形与原始话音波形尽可能地一致。
(2) 企图从话音波形信号中提取生成话音的参数,使用这些参数通过话音生成模型重构出话音。
(3) 企图填补波形编译码和音源编译码之间的间隔。波形编译码器虽然可提供高话音的质量,但数据率低于16 kb/s的情况下,在技术上还没有解决音质的问题;声码器的数据率虽然可降到2.4 kb/s甚至更低,但它的音质根本不能与自然话音相提并论。 3.2 列出你所知道的话音编译码器的主要指标(至少2个)
音质,数据速率
3.3 试说混合编译码器的发展过程
为了得到音质高而数据率又低的编译码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形式的混合编译码器,但最成功并且普遍使用的编译码器是时域合成-分析(analysis-by-synthesis,AbS)编译码器。这种编译码器使用的声道线性预测滤波器模型与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ve coding,LPC)使用的模型相同,不使用两个状态(有声/无声)的模型来寻找滤波器的输入激励信号,而是企图寻找这样一种激励信号,使用这种信号激励产生的波形尽可能接近于原始话音的波形。AbS编译码器由Atal和Remde在1982年首次提出,并命名为多脉冲激励(multi-pulse excited,MPE)编译码器,在此基础上随后出现的是等间隔脉冲激励(regular-pulse excited,RPE)编译码器、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code excited linear predictive)编译码器和混合激励线性预测(mixed excitation linear prediction,MELP)等编译码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