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其它专业的答案
›
2018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探索
返回列表
查看:
725
|
回复:
0
2018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探索
[复制链接]
5841962
5841962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24 16: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探索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信息快速传播,各学科之间打破原有的界限,相互融合、渗透,逐渐向新的学科领域横向发展,基于一级学科的课程体系陆续在高校出现。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殊途,导致硕士生教育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设置基于一级学科的硕士生课程,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创新人才,符合新时期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目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于一级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总结近几年硕士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硕士生课程学习及基于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存在的必要性。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分析,制订基于一级学科的公共管理硕士生课程体系。
1 目前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硕土生课程教学管理实行学分制。课程体系一般由4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其整体的课程设置是板块组合式;重视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和外语课的学习;在专业性课程设置体系上,明显地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和专门化[1]。整体而言,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目标不明确、体系僵化单一、缺乏层次性
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目标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来制定的[2]。目前中国高校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课程目标不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不清、人才定位模糊,不同专业人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过于笼统。
课程体体系僵化单一。国内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一级学科授权,二级学科招生和培养,三级学科确定研究方向。除国家规定的公共课程之外,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涉及面窄,不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3]。过分专业化的课程结构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专业范围之内,很难与其他专业联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4]。导致硕士生知识结构过于专业化,知识面狭窄,适应能力差。对综合课程重视不够,缺乏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5]。
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所谓课程体系的层次性,一是指课程内容知识的纵向衔接和递进,二是指课程在高深层级上的逐步深化和专门化,三是指课程在智力运用的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研究性要求的逐步强化[6]。硕士生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主要体现在:硕士生课程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专业课的开设上都有重复;横向的内容扩充,缺乏知识的深化和专业化,没有突出硕士生课程的特色和高深层次性。硕士生课程体系更加关注课程在高深层级上的逐步深化和专门化,关注课程在智力运用宽度和深度层面上对研究性要求的逐步强化及研究意识、研究思维和研究能力的逐步提升。
1.2 课程设置不当、内容滞后
课程设置不当。有些院校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课程设置不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因人设课和因课设人的现象时有存在[7]。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偏向导师的研究方向,专业课开设片面狭窄,甚至存在为了照顾某些人而开设一些非必要课程,造成了硕士生知识的偏移和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资源的短缺,有些课程的开设找不到有能力的老师,因课设人的拉郎配现象也在高校频频出现,教学质量出现问题,硕士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课程内容滞后。由于学科课程要求知识要成熟、严谨,因此一些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特别是一些热点、重点、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的内容,很少能及时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中。
1.3 选课存在随意性、目标性不强
硕士生入学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选课,如何选择自己的课程体系对以后课题进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应届硕士生,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在选课时非常迷茫,存在选择随意性和目标性不强等问题。所选课程部分由导师按照专业进行指定;部分由学生根据课程题目、教学大纲及本人兴趣进行选定。另外,硕士生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盲目性,不能根据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课程学习,导致了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的脱节,课程学习的知识不能顺利的应用在科研工作中。
1.4 对隐性课程的关注不够
完整的教育课程,应当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以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形式明确陈述的课程;隐性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未明确陈述的课程;前者是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起作用,后者则是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影响学生[8]。隐性课程可具体到一门完整的课程中,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并存,如,潜藏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 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同时,隐性课程也存在于校内外的教育活动中。科尔伯格认为、家庭、学校和广大社会道德气氛也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具有陶冶功能、育美功能、益智功能、健体功能[8]。但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忽略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对隐性课程关注度不够。
2 课程学习和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1 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