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其它专业的答案
›
2018关于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农村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675
|
回复:
0
2018关于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农村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595937
59593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8-24 13: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论文摘要:我国农民素质相对偏低,有与现实的原因。但建设新,为提升农民素质,再造中国农民,创造了历史机遇和条件。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战略需要,农村应大力实施“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综合改革,提升质量”、“强化保障,支撑发展”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农民;素质;成因;职业;教育;对策
建设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培育有、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民数量居多且整体素质相对偏低的问题,已成为不可逾越的发展瓶颈。
一、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成因透析
(一)文化素质偏低与农村文化教育滞后的影响
农民的文化素质是衡量评价农民质量的基本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农村社会、、文化、教育不断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快的提高,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就目前来看,农村中小学入学率虽较高,但中途辍学率也较高。据有关: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文盲、半文盲主要在农村。而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发展也不平衡,落差较大,呈梯次递减状态,东部地区的文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文化素质更低,与国外农民受教育年限相比差距更大。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是城乡二元制结构体制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选择优先发展的战略,在城乡关系上倾向城市发展,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的整体协调发展,包括文化教育发展和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拉大了城乡差距,局限了农民发展。新时期以来,虽然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得到了缓解,但长期投入不足,资源贫乏,致使文化生活贫困,教育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二是农民受经济生产与文化教育双重制约。在生产与教育的投入上长期处于两难选择的困境之中,一旦遇到经济的重压,自然而然地选择生产生计而无力顾全教育。这是导致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多数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处于低层的直接主观成因。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造成了我国农村绝大部分都是体力型劳动力,即使转往城市,也只能局限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领域,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
(二)科技素质贫乏与小生产方式的束缚
科技素质,是指农民掌握科技知识与应用科学知识使其转化为生产技能或者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本能力,是新农民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有提高,但不明显。目前,农业科技一线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被视为稀缺资源。农民中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的偏少,参加过绿色证书、青年农民培训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人数比例也偏低。据2006年有关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和初、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数仅占23.6%,绝大多数未能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在发达国家,现代遥感、、化学、电脑、生物工程等技术正在被广泛运用于农业,而在我国大部分农民受科技素质条件的局限,还不能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依旧采用落后粗放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直接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使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受小生产方式束缚。手工生产,粗放经营,导致农业产业链短、效益低和增收慢,使农民成为小生产者,遏制了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薄弱。虽然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性,但还缺乏满足实际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及其完善的教育资源与保障体系。
(三)经营素质欠缺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
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主要是指农民适应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农业生产的能力,即根据市场变化来合理组织、控制农业生产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与城市与国外的信息交流、劳动力转移、商品交流等的规模和深度也与日俱增。但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合理组织和调控农业生产的能力偏弱,经营管理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市场意识薄弱,不懂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信息接受和反馈能力狭小,难以适应市场风云变幻;经营管理知识与经验缺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创业竞争机遇意识欠缺,不善于发现市场机会,更不会规避市场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严重制约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
反思历史,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是农民经营管理素质严重缺乏的主要根源。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是靠指令性计划安排,这种单一刚性封闭的经济体制造成了农民“等、靠、要”的依赖,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进取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农民市场意识相对薄弱,生产组织化程度也较低,与相应的生产经营与技术培训缺位不无关联。
(四)社会心理素质脆弱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羁绊
社会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目前,农民心理素质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一是依附性强,主体意识缺失。在传统宗法意识和裙带关系远未消解的情况下,对等级的敬畏心理和对权威的崇拜意识,严重遏止了人性自我解放和主体意识的确立。二是因循守旧,心理素质脆弱。养成了安分守己、消极无为的落后心理,形成了封闭、保守、狭隘、自私的“农民意识”,严重限制了他们修身养性、调理情志、开拓生活、参与社会、积极进取视野的拓展和活力的进发。
思想文化的影响是长期深刻、潜移默化的。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随遇而安世界观、功利主义价值观、重农抑商生产观、温饱第一生活观、平均主义分配观、盲目迷信文化观、终守故土乡土观、重男轻女生育观等,对农民心理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是制约农民心理素质提高的深层原因。
(五)文明素质滞后与封建残余的侵蚀
当前,我国农民道德文明素质与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新农村的要求总体还不相适应。一是观念缺失。道德文明意识较薄弱,公民意识、法制观念和现代意识都较欠缺,总体处在较低的水平。二是思想失衡。重经济而轻道德,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三是道德失范。进入市场经济,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影响下,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处于历史转型重建之中,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产生困惑与冲突,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淡薄,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