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0|回复: 0

2018针对理科生在德语学习中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3 1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对理科生在德语学习中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德语专业的持续发展,很多理工科学校也加入到这一行列。然而,由于我国传统德语教学都是在针对文科生生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针对理科生的教学法上也应当有所改进。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为理科生,而且有多年针对文科生源的教学经验,所以对文理生的学习特点的区别有一定体会。虽然文理学生的区别并非绝对化,但是他们在入门阶段的阶段课堂环节中还是存在较为明显的特征差异。
  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理科生的课堂气氛较难调动。由于大学德语是从最基本的学习读音开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所有
发音方法,大量的随堂朗读以及教师的及时纠正都非常必要。相对于文科生,理科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偏高,很多学生羞于张口,往往会出现冷场的情况,导致教学环节很难顺利地推进。而且这一情况在之后的对话练习环节则更明显:由于在语音阶段就羞于启齿,要完成较有难度的对话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更加困难。这种状况极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恶性循环,教师的积极性也容易受到打击,导致今后的课堂教学举步维艰。
  德语教学十分注重语法的训练。理论上讲德语的语法严密,条理清晰,变化规律性强,对于习惯理科思维的学生应该更容易接受。但事实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理科生反而对于繁复的语法规则适应很慢,特别是口语中的语法应用。此外,思维习惯的不同让理科生容易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不清。例如在最初接触格这个概念的时候,对于文科生通常只需要简单交代:格指的是德语中名词、冠词、代词等根据情况词形变化这一现象,学生一般能够理解。但是理科生中较多人对此会产生疑惑,喜欢刨根问底。类似的情况造成课堂进度不能如期完成。 总结大全 http:///html/zongjie/

  口语是语言初学阶段的重中之重。相对于文科学生,理科生在积极性和对错误的认知上都有显著的区别。由于练习中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对错误的态度对口语的提高中起着关键作用。理科生面对问题善于首先进行缜密的构思,然后将其在书面上得到验证。这种理性的思维习惯对于口语训练显然缺少帮助。他们往往过于在意说出的性、数、格是否正确,在说出口之前犹豫再三,一旦发现有错误便马上急于纠正。如此反复,导致很难完整地说完一整句。长此以往,口语练习不仅难以进步,反而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消极的态度,导致最后落入只能写而不能说的哑巴外语的尴尬境地。
  在针对以上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找到原因,有所变化。在课堂气氛的调节中教师处在主导地位。如果能一开始就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就能良性循环下去。在这里要特别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学生从小学开始养成的习惯性沉默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所以就更要求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断鼓励其发言。如果有学生主动发言,教师应该尽量给予鼓励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跟进。即便无人主动举手,教师也应该适当强制其他学生发言,而不应该一直让主动发言局限在个别学生上。否则不但对鼓动气氛无益,反而会使主动发言的学生承担巨大压力,丧失举手的勇气。人的表现欲望其实是天生的,只要教师持之以恒,而且把关心和鼓励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学生本来的惰性终究能够得到克服,能够让课堂气氛达到比较理想的状况。 论文网 http://
  语法讲解上的困难关键还是在于其思维模式。德语语法比较复杂和严密,但是和数理化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理科中的规律和公式是一种自然规则,而德语语法的规律和规则是一种人为规则,很多语法现象没有精确的答案,且常伴随着例外。这种看似没有道理的规则让学生困惑。从实践经验来看,类比法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率。如解释格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用英语的词形变化为例子。例如用英语中的I和me同德语中的ich和mich做类比,说明英语中有类似的现象,只不过德语中这种现象更为复杂。通过他们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