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3|回复: 0

2018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3 10: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进研究性教学,是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必然选择。统计学作为一门归纳、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在经济社会管理方面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各高校也都高度重视统计学的教学研究。要保证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统计学人才打好基础。
  一、研究性教学内涵
  (1)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研究性教学和传授性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着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新构建,强调用研究性观点和思路来解决问题。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围绕一个特定的待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所学的知识。从整体来看,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问题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研究性,重过程、重参与、重研究,主体性和探究性比较强。
  (2)研究性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重灌输、轻启发,重结论、轻参与,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研究性教学模式应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方向,围绕学科目标,架构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上,研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规定的教材外,还要对网络、参考资料上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充分挖掘和整理:在教学形式上,建立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作研讨环节;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评价,并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评价原则
  (1)多元化原则
  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设计和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不同,前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课程质量的好坏,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前后的变化综合评价后才能得到体现。而学生发生的变化是个综合性概念,所以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多元的,既有平时评价,也有阶段性评价,既有一般}生评价,也有综合性评价。
  (2)动态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起到激励、肯定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讲,因为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评价目标并非是要证明,而是为了完善。个人的完善并非一日之功,所以,研究性课程评价是个动态的过程,这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有利于高校课程的改进。
  (3)过程性原则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的过去,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在研究性课程评价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课程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三、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虽然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方法各不相同,但其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的基本元素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研究性教学都有一个共性的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统计学课程来讲,它的教学过程也包含这三个环节。此外,为了体现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教学评价还需要涵盖学业考核这一环节。
  根据上面的思路,笔者认为,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要符合研究性教学的特征和本质,从其共性特征入手进行构建。如下表所示,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涵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业考核四大环节:二级指标共有8项,总分为100分。在二级指标中,进一步细化了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以及评价标准,共分为好、一般、差三个等级。在下表中列出了好和差两个等级,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一般等级。总体的评价等级也分为好、一般、差三种,具体标准是:评价指标得分在80分以上为好;评价指标得分大于60分但小于80分为一般:评价指标得分小于60分为差。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范本,每个学校和专业教师也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并且都处于持续的完善和发展中。本文所构建的统计学研究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共性特征构建的,不少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使之更符合专业特点。总之,开展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高校的研究性教学改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