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6|回复: 0

2018初中物理解题的方法训练管窥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2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初中物理解题策略和解题技巧
  1.临界值法
  物体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必定经历状态的转变,而转变过程中的分界点正是解题时要分析的临界状态,其物理量被称作临界值.临界值将物体的运动状态分为两个过程,它同时联系着物体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和特点,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只有分析好临界状态的规律才能求得正解.例已知一木板OA的一端能够绕轴O自由转动,现将木板一端用细绳吊起,使之保持水平状态,细绳最大承受拉力为5N,现将一均匀小球置于轴的正上方,并施以2N的水平外力,使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运动到C点时细绳刚好被拉断,试求外力F对小球所做的功.已知木板的长度为1.5m.小球重8N.解析细绳拉断是一个临界状态,如图2所示,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细绳所受拉力T为5N,木板所受压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根据题意小球在C点时T=5N,根据力的平衡可得NOC=TOA,代入数据得OC=TNOA=5N7.5N1.5m=1m,拉力F所做的功W=Fs=2N2m=4J。
  2.等效法
  等效法能够简化原本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解题时应用得比较广泛.例:在天花板放置一面镜子,如图3所示,人在S点,P为一面墙体,现求人在S点能够看到的P右方地面的区域.解析本题初看难解,无法从墙右边向左作光路图,需要转化思维方法,由于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故可作出S和墙P在平面中的像S、P,分别连接S和P、P的边缘并延长,焦点为A、B,那么AB间的区域为所求的人眼可见区域,如图4所示。
  3.假设法
  假设思维是分析物理问题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通过假设虚拟来判断推理过程得到正误,挖掘物理实质,例如物体的受力分析的判断等.例:如图5电路图中,将开关开启,两灯均不亮,经测得ab两端电压与bc两端电压均为0,cd两端电压与ad两端电压为4V,已知电源电压值为4V,要求学生判断电路故障的存在位置.A.变阻器RB.灯L1C.等L2D.灯L1和L2解析首先,假设L1断路,那么cd两端电压为0,不符题意,故选项B错误;假设L2断路,cd两端电压也为0,选项C错误;假设变阻器断路,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以得出,电源电压与变阻器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电压值为0,故选择A。
  4.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能够形象地揭示物理过程的本质,反应物理思想,通过模型能够促进学生领悟客体原型的性质和规律.例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中放置一个冰块,冰块由悬浮状态逐渐融化,试问冰块完全融化时,水面高度如何变化?解析此题看似无从下手,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形象、具体地表现物理过程,此时可将水看作是不流动的沙子,沙子表面有一个容积为Vm的坑,冰块完全溶化后,再将水倒入杯中,当水的体积大于Vm时,水面上升,反之,水面下降,水的体积等于Vm时,水面保持不变.冰块漂浮时,浮力F=G冰,水gV排=G冰,V排=G冰g冰,冰块融化过程中质量不变,即G冰=G水=水gV水=G冰g水,V排与V水相等,故水面无变化。
  二、结语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审题、解题、思维以及归纳环节进行系统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能由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归纳总结解题方法,遇到物理问题时,马上找出思维起点,理清解题思路,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