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4|回复: 0

2018物理教学中“替代”现象的剖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8-22 2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理现象是指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质(如高度,速度、温度、电磁性质)等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是物理变化另一种说法。换句话说,物理现象是指可直接感知的物理事件或物理过程,而不同于物理本质,物理本质是对同类物理现象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对此问题学生很困惑,老师也很纠结。近日读了特级教师林华民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中的永不替代原则,很有感触,反思我们的教学,追根溯源,教学中过多的替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本文以教学片段为例,盘点我们的替代现象,以期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合。
  关键词:物理 替代现象 复习课
  物理文科生的一年之痛,理科生的三年之痒、女生更是谈物色变,可见高中物理的难,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在物理教学中也存在一个现象,课堂上学生一听就懂,可是一做就错,令人困惑不已。老师有时也想尽办法,课堂分析透彻,课后还耐心地辅导。可一些同学物理学习的瓶颈就在那里,让人无从下手,真是到了黔驴技穷地步。
  偶然间读到特级教师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永不替代原则,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师们在名正言顺的课堂中很卖力地教的同时,充斥着替代这一行为。书中指出:教学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
  所谓的教学替代,是指本该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事被他人替代了。在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免有老师替代了学生,优生替代差生,群体替代了个体,少数替代了多数,口头替代了笔头,投影显示替代了板书现象,这些替代隐藏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看书、观察、实验、练习、思考、讨论、讲评等等,真可谓无孔不入。盘点我们的课堂,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在多媒体教学,追求大容量、高效率的学习课中,替代现象突出,从而出现老师教得很累学习生学得很苦,在学习结果中出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应也就不难理解了。
  例: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电磁感应中的导轨+杆模型问题(复习课)
  片段1 (多媒体展示对比空表)
  然后老师即问,学生即答,满堂回声,学生很活跃,在这些回声中老师也如约听到了想要的答案,之后轻轻一点鼠标,毫无悬念、顺理成章地展示了知识、教学过程完美流畅,短短十分钟,将导轨+杆这个涉及力、电、运动、能量综合性问题搞定了,得到了如下完满的表格,真可谓高效率。
  片段2:为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学会分析,提高求解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分析(练习及讲评环节)
  例 如图,倾角为=30、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相距L1=0.4 m,B1=5 T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一质量m=1.6 kg的金属棒ab垂直于MN、PQ放置在导轨上,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其电阻r=1 .金属导轨上端连接右侧电路,R1=1 ,R2=1.5 .R2两端通过细导线连接质量M=0.6 kg的正方形金属框cdef,正方形边长L2=0.2 m,每条边电阻r0为1 ,金属框处在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2=3T的匀强磁场中.现将金属棒由静止释放,不计其他电阻及滑轮摩擦,g取10 m/s2.
  (1)若将电键S断开,求棒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若电键S闭合,每根细导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6 N,求细导线刚好被拉断时棒的速度.
  (3)从棒释放到细导线被拉断的过程中,棒上产生的电热为2 J, 求此过程中棒下滑的高度
  上课过程:多媒体展示题目(因题目长,字相对小)怕同学看不清楚,老师轻重急缓地阅读了一下题目,马上提醒学生寻找题中的关键字及已知条件;第一问怎么求解,突破口在哪儿?反映快的同学马上接嘴,老师也就顺势点了其中的一位同学回答,该同学也不负众望,回答得很完整,漂亮。表扬该同学,问其他同学清楚了吗? 清楚了。接下来解答,叫一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纸上进行,板演的同学很快完成,就叫停其他同学,一起点评黑板上呈现的解答,分析思路、讲规范,表扬做得好的地方,同时边讲边修正不完整的地方,完了问同学们会了吗?会了。接着第2问、第3问。一样的方式,一一完成,一个完整的答案呈现在了黑板上。这是一个涉及力学(作图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电路(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是个比较有价值的题目,能一通多通的好题,老师在分析中有滋有味,同学也做明白状,很有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应该属于学生。
  之后,课堂上还进行了1个变式训练,及近几年涉及导轨+杆模型的比较典型的高考题及模拟题4个。并进行了规律方面的总结与归纳。
  纵观在这节课,知识梳理,典型例题剖析、变式训练、规律方面总结、规范养成,教学环节可谓环环相扣,课堂容量大,节奏快,又讲又练又评一气呵成。课上课下老师是做足了功课。且在课堂也总能听到同学的回声,看似热热闹闹。但学生真的有收获吗?收获了多少?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看。
  盘点替代:1、不管是知识的整理还是做练习,讲评练习,不难发现唱主角的还是老师,满堂在一问一答中进行,但老师只捕捉自己想要的答案,加以补充,然后多媒体显示。老师替代了学生,多媒体替代了板书;
  2、齐答不等于全体同学都在思考并回答,略注意一下,会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同学处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有同学忙于记录,有同学还在疑惑中来不及思考,还有自做自事、神游同学。只要学生有回应,也不管老师都能从容往下讲。部分替代了全体,少数替代了多数;
  3、练习环节,老师代为读题,殊不知读题是解题的重要环节,老师的好心剥夺了学生第一次独立做题的机会;
  4、审题环节,慢热的同学根本没来得及思考,反应快的同学已给出了答案,也就兴趣锐减,甚至倍受打击,学习全无热情,沦为看客与听客,成了部分同学的课堂;优生替代了差生;
  5、板演、纸演同时进行,到最后仅对黑板上的进行分析点评,经常会无视其他同学的演算,有时纸上做的才更有代表性,丰富的、现成的资源就给忽视掉了,因此也失去了相互学习、相互纠正的机会,少数甚至个别同学替代了多数同学;
  6、最终完美的答案是老师的,同学们也就失去了体验成功的机会。
  问题剖析:教师虽然悦纳了新课程理念,但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希望能短、平、快地出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心太急了,急着点拔,急着看结束,等不到学生自觉领悟的时刻,就迫不急待地以自己的条分缕析来代替学生。不知不觉中弱化和忽视了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自我归纳与整理,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能力,稚化了低估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这是好为人师,对学生学习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至使课堂是老师表演学生观看的场所,使教学过程已经庸俗到无须智慧参与,只需认真听讲和记忆条条框框,就期望能达到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解题的地步。这种越过学生自我感受、体悟和认知思维的过程,直达结论的教学。替代现象比比皆是,学习现状令人担忧。
  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即通过教师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习得知识,发展智力,不断提高能力。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节课不发生课堂替代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完全消除课堂替代,做为教师应尽已所能,有意无意地减少课堂替代。把本该属于学生的一切权利无条件的还给学生。
  一、推波助澜,将舞台还给学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陶行知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由此我们备课的着力点在如何安排学生学,指导学生怎么学,如何学得更好更扎实,做的是鞍前马后的工作,而不在于如何将复习知识讲得多少完整,解题方法分析得多少到位,解题过程有多么完美。将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施展的空间,教师要扮演好舞台指导的角色。
  如上的片段1可以先设计成学案:导轨+杆对比空表格如下
  根据已知及图象,作比较,想作用,思过程,将填表格的任务完全信任地交给学生,学生的基础不同,填出的内容参差不齐,但都是原创的答案,能反映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过程,然后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不同意见的火花碰撞,才能有效地暴露问题,进而纠正问题。更可以使老师腾出时间,巡视学生的填表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真正需要帮助同学,指点一二。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各得其所。有了更多的能动性。只要相信学生,大方地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能给你惊喜。
  二、沉默是金,将时间还给学生
  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实践性强,涉及过程多,需转换思路,构建物理模型,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能力要求高,不是光靠记背就能熟练掌握的。学习也并不是将现成知识简单地登记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积极的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是不可复制的。魏书生说他懒,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懒,这正是为了把更为广阔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思想的体现。在做练习课时,老师也不妨懒一点,且彻底一点,抛出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不要帮读题,也不要去点题,也不要同学板演,有板演对下面的同学就有参照,对板演同学而言也有压力,更不能喧宾夺主,自说自话,让学生无事可做,而应该给学习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公平放松地练习。因为导得多,牵得多,代替就多,不要忽视了是谁在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要越俎代庖,这是教学的一条原则。
  且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全班整齐划―,教师要耐心,要忍得住,舍得给学生留时间,留足时间,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略作巡视,不要轻易的打断学生的思考,只了解同学的解题状况。
  三、大智若愚,将机会留给学生
  在讲评练习时,梳理思路,给出标准答案,老师也不能包办代劳,而是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或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利用投影、或手机拍下,然后进行展示与全班性地的讨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让解题中会出现的问题充分暴露,通过对比、冲突、矛盾、交峰,各抒己见,不设坎不设限,交流见解,深化认识,往往能拓宽思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又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讨论与对自己解答的不断修正,每位学生最终都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正确的答卷,能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塑造成功,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
  老师在这讨论中,做好协调工作,要敏锐的捕捉课堂中信息,大智若愚,降低势态,该出手时才出手,时而还原稚化为学生,时而恍然大悟,从优生或差生的角度,适时而点,顺势而导,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让课堂更宽更大。
  特级功勋教师吴加澍常提: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也是学生,重点是由人以渔。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角,老师是助理,要做个称职的助理,给他们由渔的时间、机会,少越权、少越位、更少替代。不然学生会欠下很多,过不了多久,会把老师塞给知识毫无保留地还给老师。只有少替代,让学生自由的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林华民著 朝华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