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具体化为教学行为。而以往的研究缺少对物理实验教学行为的研究,故本研究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作为研究的题目,既是对教学行为研究的深化和细化,又是物理实验教学实际的呼唤。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原理、增强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同时,物理实验对课堂教学也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它在丰富和完善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改变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促使学生由知识掌握向能力提升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更是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种引领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物理实验,教师可以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为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前运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导课是教学的前奏,合理而巧妙的导课可以迅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而物理演示实验恰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学生更乐于通过听观思辩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前,笔者将一铁块与一木块分别放入水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铁块下沉,而木块上浮?在生活中,很多学生认为,铁块比木块重,自然而然地想到两者的密度不同,认为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下沉。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可从易拉罐上剪下薄铁皮,轻轻放入水面,果然下沉。此时,有的学生总结到,密度大于水的物体都会下沉。而将铁皮做成盒状再次放入水中,学生发现铁皮漂浮在水面上了。实验现象与学生认知发生了冲突,使得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缘由,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运用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初中生具有思维敏捷、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分组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让实验成为学生消化课堂知识、把握物理规律、增强实践能力的最佳载体。SRxVA图1例如,《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阶段典型的物理实验,它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欧姆定律I=U/R以及变形式R=U/I,画出电路图,如图1所示。指导学生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具体实验中,可要求学生,注意接线的有序性,特别要注意接线时,开关要断开,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并计算。从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线路故障排查到测量误差分析等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事实证明,分组实验不仅能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语言沟通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由于初中物理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因此分组实验便于学生在观察中模仿,在操作中思考,这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课后运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大课堂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把生活教育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既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的物理实验更是随处可见。几个饮料瓶、一个平面镜、一辆玩具车、一块磁铁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器材。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生活中领略物理学科的魅力与风采。x图2例如,在学完《杠杆原理》一节后,可鼓励学生在课后充分利用废弃材料开展探究性实验自制杆秤。实验材料包括:筷子(1根)、圆形托盘(1只,可用药瓶盖代替,直径在50mm左右)、铜螺丝(1个,10克左右)、耐拉细线。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制作步骤,包括制作秤盘、秤砣、杆秤、提纽、准星。通过开展这样的探究实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制的杆秤进行试验和评比,针对一些杆秤,找出其不足,鼓励学生改进和创新,力求使其更加精确。这样的教学形式新颖活泼,既贴近生活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实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物理实验,正以它独特的作用与魅力让物理课堂生机勃勃、异彩纷呈,这势必对物理教学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 |
|